首页

心理学印象效应 印象发声法的规划思路及在心理学中的使用

点击:0时间:2021-03-19 14:33:29

曲映蓓++辛自强

摘要作为一种举动研讨办法,印象发声法经过安排举动者摄影特定主题的相片,对相片进行小组评论,思考问题成因和对策,来促进个别和社会的改动。印象发声法的施行包含五步:断定方针与主题、招募被试、摄影前预备、照相和评论活动、成果剖析。该办法具有转化看待问题视角、进步参加者的活跃性、以视觉图画为东西和便于弱势集体发声的优势,但它缺少客观念评系统,本钱较高,研讨费时,简单触及道德问题。往后的研讨可结合印象发声法和心思学干涉试验,兼用质化和量化依据进行研讨作用点评。

关键词印象发声法; 举动研讨; 规划思路; 运用

分类号B841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7.08.006

印象发声法作为举动研讨的办法之一,秉持其重“实践”与“参加”的特色,一起因其以视觉图画作为研讨东西,便于将弱势集体归入研讨,进步举动者的活跃性,使得研讨者能够重新的视角看待问题,但现在国内心思学界因其研讨本钱较高、耗时较长以及缺少客觀点评系统等原因,较少运用该办法打开研讨。本文介绍印象发声法的概念、布景、施行进程、优缺点与事例等,希望能抛砖引玉,促进该办法的运用;一起,本文将印象发声法引进心思学研讨,希望该办法能更好地协助一般人处理实践问题,让心思学常识运用于日子。

1什么是印象发声法

印象发声法(photovoice)是一种举动研讨的办法,运用该办法时要让举动者用手中的相机摄影相关主题的相片、记载其实在的日子,由研讨者安排举动者以小组为单位评论相片,一起共享各自一起的阅历和常识,经过屡次摄影与评论活动,进步举动者对问题的知道,找到相关问题的原因以及或许的处理办法,然后激起举动者和社会的改动(曲映蓓, 2017; Chonody, Ferman, Amitrani-Welsh, & Martin, 2012; Wang & Burris, 1994)。该办法的中心是照相和评论:其间photo即印象、照相,指举动者摄影相关主题的相片,voice即发声、评论,指举动者评论所摄影的相片,“印象”是“发声”的东西与前言,“发声”是“印象”的反映与成果。

印象发声法这一参加式的研讨办法,由印象小说打开而来。印象小说以相片作为推进项目进行的东西,着重用相片或简笔画等图片来叙述个人阅历或打开教育(Wang & Burris, 1994)。印象发声法在其根底上更进一步,着重经过照相与评论引起举动者以及社会的改动。印象发声法以批判知道的教育、女人主义理论以及写实摄影为根底(Wang & Burris, 1994, 1997)。巴西教育学家Paulo Freire(1973)着重“人是常识的主体,而不是被迫的受体,应该知道到其改动日子与社会的才干”,社会的“边缘人”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念来解放自己、改动社会;女人主义理论着重应注重那些未被充沛注重的“边缘人”,批判那些以为女人是别人的附属品而不是举动主体的言辞,以为男性应该“与女人并肩而行”而不是“凌驾于女人之上”,女人应该有宣布自己声响的时机(Rowbotham, 1973; Wang & Burris, 1997);写实摄影以记载实在日子为意图,照实反映摄影者所看到的事与人(Wang & Burris, 1997)。以上述三者为根底,印象发声法着重社会弱势集体应该宣布自己批判性的声响,表达自己的实在日子与需求,以引发自己和社会的改动。

印象发声法开始运用于公共卫生范畴,首创者是密歇根大学华裔学者Caroline C.Wang以及福特基金会的Mary Ann Burries。她们于1992年在我国云南村庄打开“云南女人生殖健康和打开项目”,经过向村庄女人发放照相机让其摄影日子相片,并用相片为前言进行采访,然后了解云南村庄女人的日子情况(Wang, Burris, & Xiang, 1996)。自此这种以相片为东西和前言的研讨办法成为了参加式研讨的重要办法,被广泛运用于各范畴,触及的研讨包含:拉丁裔青少年的移民阅历(Streng, Rhodes, Ayala, Eng, Aroceo, & Phipps, 2004)、外来务工家庭母亲形象项目(朱眉华, 吴世友,Chapman, 2012)、图书馆用户的需求查询(谢卫,2015)、青少年眼中的社会暴力问题(Chonody, Ferman, AmitraniWelsh, & Martin, 2012)、护理研讨(Burke & Evans, 2011)等。

2印象发声法的施行进程

结合多名学者的研讨(如朱眉华, 吴世友, Chapman, 2013; Wang & Burris, 1994; Wang & Burris, 1997),咱们将印象发声法的施行进程划分为 5个阶段:断定方针与主题、招募举动者、摄影前的预备、照相与评论、成果剖析。

(1)断定方针与主题。印象发声法施行前需求断定研讨的方针与主题。尽管该办法发起让举动者自己发现问题,但这并不是指举动者的任何问题都能够归入研讨的规模,而是依然需求研讨者断定研讨的主题,让举动者在该主题的指导下发现有关问题以及或许的处理办法。需求留意的是主题的挑选应该避免敏感话题,需求的是对举动者有吸引力的、可供举动者发挥的主题(Julien, Given, & Opryshko, 2013)

(2)招募举动者。依据方针与主题的不同,需求挑选不同的举动者,有时或许需求特别集体,而有时则需求“一般人”。如Ferman等学者(2013)研讨青少年眼中的暴力问题,则找寻了几个暴力问题多发的社区的青少年参加项目;谢卫(2015)查询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则需寻觅最“一般”的图书馆用户。由于印象发声法是用照相机摄影相片并评论相片,所以对举动者的年纪、教育水平、表达才干等没有太多要求。

(3)摄影前的预备。招募举动者后需求向其解说研讨的方针、自己所担任的人物、研讨持续多长时刻、需求做什么等信息。在承认举动者已了解该研讨并且情愿持续参加后,向被试发放照相机并教训其怎么运用,现在也可运用举动者自己手机的照相功用来替代照相机。此外,需求奉告举动者摄影相片的主题并留意摄影进程中维护别人的隐私,也需求与相关人员断定打开评论活动的时刻与地址,以便利举动者参加评论活动。

(4)照相与评论活动。照相与评论是印象发声法的中心环节,印象是促进评论的东西与前言,评论是对印象做出的回应。一般研讨中包含多轮照相与评论活动。照相前要奉告举动者摄影的主题,提示其参加评论活动时带着相片。在征得举动者的赞同后对评论进程进行录音,以便于后续做成果剖析。评论中让每位举动者别离依据自己的相片说说相片的内容是什么、从相片中能发现什么、相片反映了什么问题或优势等,也可参照Wang(1999)提出的SHOWED发问法,即你在相片中看到了什么(What do you See here)、相片中实践发生了什么(Whats really Happening here)、它与咱们的日子有怎样的联络(How does this relate to Our lives)、为什么存在这些缺点或优势(Why does this problem, concern, or strength Exist)、对此咱们能做些什么(What can we Do about it)。详细议论内容可依据主題与方针而定。每一轮照相与评论活动完毕后,需求提示举动者持续摄影相关主题的相片以及准时参加下一次的评论活动。

(5)成果剖析。将每次评论活动的录音收拾成文本材料,依据举动者摄影的相片以及文本材料,剖析举动者的改动。能够经过展现典型相片以及文本材料的办法来标明印象发声法处理了某问题或改动了某现象,能够用定性剖析软件(如ATLAS,NVivo等)来剖析材料。

3印象发声法的优缺点

印象发声法是举动研讨的办法之一。举动研讨着重由研讨者与举动者一起参加,在实际日子中寻觅问题,在实践举动中一起研讨,使得举动者在此进程中了解、把握和运用处理问题的办法,终究到达处理实践问题的意图(古学斌, 2013; 李小云, 齐顾波, 徐秀美, 2008; 陶蕃瀛, 2004; Lewin, 1947)。印象发声法秉持着举动研讨重“实践”与“参加”的理念,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较其他研讨办法有其一起的长处,但不行避免地也存在一些缺点。

31印象发声法的长处

(1)转化看待问题视角。以往研讨多是由研讨者发现问题,并依据相关理论以及自己的经历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Wang, 1999; Wang & Pies, 2004)。可是研讨者发现的问题并不必定是举动者以为重要的问题,研讨者依据理论及经历提出的处理办法或许在实在环境的施行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止。而印象发声法假定“举动者自己最了解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进程中应该让举动者自动发现问题、解说其原因并寻求处理办法(曲映蓓, 2017; 朱眉华等, 2012; Wang & Burris, 1994; Wang & Burris, 1997)。将看待问题的视角由研讨者改动为举动者,或许能发现被疏忽的问题并找到简易而有用的处理办法。

(2)进步参加者的活跃性。在以往研讨中,研讨者是研讨的“主角”和“执行者”,由研讨者决议研讨什么、怎么研讨等问题。而举动者只是研讨的“副角”和“被执行者”,只需求被迫地合作研讨者的作业。这种被“牵着鼻子走”的研讨办法使得举动者的活跃性较低,无法发挥其作用。而印象发声法将研讨“授权于”举动者,让其经过本身的力气推进研讨的打开。这使得举动者成为研讨的“主人”,这种从“被迫”到“自动”的改动能够进步举动者的活跃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3)以视觉图画为东西。印象发声法相较其他研讨办法的一起之处在于用视觉图画作为研讨东西与前言。视觉图画生动、直接、实在的特色能够给举动者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朱眉华,吴世友, Chapman, 2012)。视觉图画作为实在日子的反映,能够作为评论活动中的刺激物,协助举动者在评论中捕捉问题的纤细之处,一起,也可作为研讨者剖析研讨成果的牢靠材料。

(4)便于弱势集体发声。在以往研讨中,研讨方针多为有必定教育布景的、社会干流人士,忽视了缺少读写才干的人或弱势集体,这就约束了研讨成果的推行。而印象发声法以视觉图画为东西,用相片替代文字。举动者能够经过摄影的相片来表达其观念,并经过与其他举动者评论相片而激起改动。举动者能够在作业、日子、休闲等方面的任何一个适宜场所摄影相片,这有利于反映其实在日子,进步了研讨的灵活性。

总归,印象发声法以视觉图画为东西,使得研讨者能转化看待问题的视角,从举动者的视点发现问题,使得弱势集体宣布自己的声响,进步举动者的活跃性。印象发声法的这些优势使得其具有不行替代性,但该办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32印象发声法的缺点

(1)缺少客观念评办法。印象发声法的研讨依据举动者摄影的相片打开的评论来发现问题并找寻处理办法。可是举动者摄影的相片各有差异,它们是否能反映整个集体的问题与需求还有待调查。别的,在举动者评论的进程中,评论了什么、没评论什么、怎么评论等都是经过举动者个人加工的,或许他们疏忽了某些重要信息而别人却不行知(朱眉华,吴世友, Chapman,

2012; Wang, Yuan, & Feng, 1996)。除此之外,研讨者只能从定性视点剖析成果,缺少客观衡量成果的定量办法。

为了处理该问题,在招募举动者阶段需求尽量挑选能代表研讨方针集体的举动者。在摄影阶段鼓舞举动者咨询别人关于相关问题的观念,并在评论活动中进行评论。研讨者能够采纳在举动者评论进程中录音、保存其每次摄影的相片等办法,使后续的剖析有据可依。对录音以及相片的剖析最好有多个研讨者一起参加,以削减研讨者的个别差异或许对成果发生的影响。

(2)研讨本钱较高、耗时较长。印象发声法以视觉图画作为东西,让举动者用照相机摄影相关问题的相片,这就需求研讨者向举动者供给足够数量的照相机供其运用,还需求教训举动者怎么运用照相机,这使得该办法的本钱较高。在印象发声法中,研讨者只是整个进程的见证者和记载者,举动者是研讨的主体,由其发现问题并逐步找寻处理办法,但这一进程一般是缓慢的,这使得许多研讨需求持续两个月及以上。研讨持续时刻过长,添加了举动者丢失的风险,且不能扫除研讨之外的无关事情对成果的影响。

为了处理该问题,研讨者现在能够让举动者运用自己手机的照相功用替代照相机,以下降项意图本钱。研讨者可在研讨进程中适度参加,如依据举动者前一次摄影与评论的内容,给下一次摄影活动拟定专门的主题,以此来推进研讨的打开。

(3)道德问题。印象发声法需求举动者摄影相关问题的相片,相片中有事物,更或许有人物,这就触及研讨的道德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摄影相片时是否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是需求举动者弄清的问题(Wang, 1999; Wang & RedwoodJones, 2001)。研讨者运用相片时,是否得到摄影者以及相片中被摄影者的赞同,也是需求重复承认的问题。

为了处理该问题,研讨者需求在摄影与评论活动前奉告举动者摄影进程中留意维护别人隐私,提示其摄影中简单呈现的道德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

现在印象发声法依然存在缺少客观念评办法、本钱较高、持续时刻较长、简单触及道德问题等限制,也正是由于这些限制,使其在心思学研讨中运用较少。但不行否认它是转化研讨思路、让研讨改动实际的有用办法。

4印象发声法的研讨事例

自1992年Caroline C.Wang和Mary Ann Burries初次用印象发声法在我国云南村庄打开“云南女人生殖健康和打开项目”以来,国外学者运用该办法打开了很多研讨,并且近几年国内学者也逐步承受并开始运用这种研讨办法。学者们将印象发声法与各自的研讨范畴相结合,并做出相应改进。下面介绍两个研讨事例。

41用印象发声法探寻青少年眼中的暴力问题

学者Ferman, AmitraniWelsh和Martin在2010年的夏天打开了“青少年眼中的暴力问题”的研讨,企图了解青少年眼中暴力的原因以及或许的处理办法。

(1)主题与方针。暴力问题是困扰美国社会的一个严峻问题,而暴力问题一般与种族、赤贫等问题交错在一起影响社会的安稳。在暴力问题中受伤害最严峻的是青少年集体,而他们却经常被社会所忽视,尤其是来自于赤贫家庭的少量族裔青少年。所以该研讨以探寻“青少年眼中的暴力”为主题,让青少年谈谈暴力现象、暴力的原因以及处理办法。

(2)举动者。该研讨举动者为10名15至17岁的青少年,其间9人为非裔美国人,1人为多种族,所有人都为低收入者。由于举动者的年纪均小于18岁,所以均需获得其爸爸妈妈的赞同。

(3)摄影前的预备。向举动者分发照相机并教训其运用办法,可是由于许多举动者日子在高犯罪率的社区,为了避免照相机或许给举动者带来的潜在风险,所以举动者不能将照相机带回家。

(4)照相与评论活动。照相与评论活动共持续6个星期,每次评论活动前研讨者要求举动者摄影有关暴力问题的相片,并挑选一张最喜欢的为其命名。在评论活动中依据挑选的相片答复:“你在相片中看到了什么”、“这张相片对你有什么含义”、“这张相片怎么代表了主题”以及“是什么形成了相片中的情况”这几个问题。为了探寻暴力的本源,研讨者与举动者在白板上画了一棵树,树枝、树叶代表暴力的非必须原因,树根代表暴力的首要原因,用这种直观、形象的办法辅佐举动者探寻暴力的本源。

(5)結果剖析。研讨团队的成员将录音转录成文本材料,经过对相片以及文本材料的剖析发现,举动者以为金钱、毒品以及不忠是形成暴力的首要原因。而关于怎么处理暴力问题,大都举动者表明无法,以为若社区成员间不再持续冷酷,或许能够缓解暴力问题。

学者安排青少年摄影有关暴力问题的相片,让青少年依据相片评论暴力的原因以及或许的处理办法。研讨进程中研讨者与举动者用“画树”的办法做辅佐,然后使得举动者发现金钱、毒品以及不忠是暴力的根本原因。研讨尽管未能获得处理暴力问题的办法,但为处理社会暴力问题供给了思路。

42依据印象发声法的社区参加项目规划

国内学者将印象发声法与心思学试验法相结合,以有前后测的单要素被试间规划为结构,规划社区参加项目(曲映蓓,2017)。详细来说,经过印象发声法干涉居民某一详细的社区参加行为——废物分类行为,让居民摄影有关社区废物分类问题的相片,并以小组为单位评论相片,终究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剖析成果。成果发现印象发声法的干涉改进了居民废物分类现状,进步了居民社区参加行为,添加了邻里互动,加强了社区认同。

(1)主题与方针。居民社区参加缺少是现在阻止我国社区打开的首要要素,所以项目以进步居民的社区参加为方针。但因社区参加包含一系列行为,所以项目以居民关怀的废物分类问题作为切入点,希望经过印象发声法改进居民废物分类常识和行为,进而添加社区参加、邻里互动和社区认同。

(2)举动者。举动者为北京市T社区居民,共74人,其间干涉组30人,对照组44人。干涉组居民参加印象发声法活动,对照组不参加活动。

(3)前测。为了补偿印象发声法研讨缺少定量数据的缺点,该研讨在前期丈量举动者的废物分类、社区参加、邻里互动以及社区认同现状。

(4)摄影前的预备。在居民填写前测问卷后向其介绍该项意图方针、办法、所需时刻等信息,奉告其用手机摄影有关废物分类问题的相片,并依据人口学信息将干涉组居民分为3个评论小组。

(5)照相与评论活动。照相与评论活动共3次,在征得举动者赞同后对每次评论进行录音。以往印象发声法的研讨持续时刻较长,为了削减项目持续时刻以进步功率,该研讨经过向每次照相与评论赋予“小主题”的办法推进项目进行,小主题别离为:“废物分类现状”、“阻止废物分类的原因及或许的处理办法”以及“帮废物找到家”。

(6)后测。3次照相与评论活动完毕后,再次丈量干涉组及对照组居民的废物分类、社区参加、邻里互动以及社区认同情况。

(7)成果剖析。将录音转化成文字材料,对相片与文字材料进行定性剖析,对前后测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定量剖析。成果发现,居民废物分类情况有所改进,社区参加添加,邻里互动增多,社区认同进步。

该研讨在传统的印象发声法根底上进行了办法改进。一是将印象发声法与心思学试验法相结合,经过干涉前后对相关变量的丈量获得定量数据,然后较有用地处理了印象发声法研讨成果缺少定量剖析的问题。二是经过设置干涉组与对照组,能够清晰干涉作用,获得因果性知道。三是经过向每次照相与评论活动赋予“小主题”的办法削减了项意图持续时刻。四是用手机的照相功用替代照相机,下降了项意图本钱。这一依据印象发声法的社区参加项意图施行,不只进步了咱们的理论知道,探明晰干涉的作用机制,并且改动了实际——终究改进了居民的废物分类常识和行为,添加了社区参加和邻里互动,进步了居民的社区认同。

5小结:印象发声法与心思学干涉试验的结合

综上所述,印象发声法注重举动者的主体作用,鼓舞举动者发挥本身的力气处理自己的问题,即经过安排举动者摄影相片并评论相片的办法,激起举动者与社会的改动,然后处理相关问题。印象发声法作为举动研讨的办法之一,注重“怎么做”的问题,侧重于改动实际、处理问题。与之相对,心思学试验注重经过对试验条件的操作和操控来调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一类问题,环绕“发现现象”和“解说原因”打开研讨。当下的研讨多将“怎么做”这一问题与“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一类问题分开来评论。但事实上理论是实践的根底,实践是理论的来历,只要一起注重“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才干合理地、系统地处理问题,到达心思学描绘、解说、猜测与操控的意图(辛自强, 2017)。举动研讨的长处是能够“处理问题”,但其研讨方针大多只要十几人,对研讨成果的剖析也只是选用定性剖析。与之相对,传统心思学试验研讨的长处为逻辑细致、可用客观的数据支撑试验成果,但并没有通知人们应该怎么“处理问题”。所以应该将举动研讨与心思学试验研讨相结合,在试验研讨的结构下举动,在举动研讨的进程中试验,使得“了解”与“改动”相结合(辛自强, 2017)。一般,印象发声法收集到的材料均只能用来做定性剖析,如剖析相片、录音等。定性剖析虽生动、详细,但缺少客观性,若能将定性剖析与定量剖析相结合,则能使得研讨成果既有“骨骼”支撑,又有“血肉”使其饱满。如在上述的社区参加项目中(曲映蓓, 2017),经过前后测获得相关变量的数据,用计算办法剖析数据,则能为研讨定论供给数据方面的支撑,一起剖析举动者摄影的相片与评论的内容,丰厚研讨成果。

印象发声法经过举动者自己的力气来处理问题,举动者是研讨的首要推进人,所以应该留意区别研讨所获得的成效是印象发声法的作用仍是举动者对自己行为的活跃回应。详细来说,研讨者经过定性剖析或定量剖析得出研讨有用的定论后,应区别“有用”是来自于印象发声法改动了举动者对问题的知道、找到了或许处理问题的办法,仍是举动者只是由于参加研讨、投入精力而暂时做出“研讨有用”的回应。为了弄清该问题,能够在研讨完毕后的几个月再次对问题进行调查,看看研讨成果是印象发声法的长时间作用仍是参加研讨的短期效应。印象发声法的方针是“改动实际”,即促进从微观到微观、从个别到全体的改动,而举动者个人的改动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需求方针与准则层面的支撑与引导。所以印象发声法的研讨要留意将方针拟定者与决策者归入研讨进程,使其改动对问题的知道,然后拟定有利于处理实践问题的方针与准则,真实做到将研讨“运用于”日子,用研讨“改變”日子。

参考文献

古学斌 (2013). 举动研讨与社会作业的介入. 我国社会作业研讨, 10(1), 1-30.

李小云, 齐顾波, 徐秀美 (2008). 举动研讨: 一种新的研讨范式. 我国村庄调查, 79(1), 2-10.

陶蕃瀛 (2004). 举动研讨: 一种增强权能的助人作业办法. 运用心思研讨, (23), 33-48.

曲映蓓 (2017). 依据印象发声法的社区参加项目规划及作用点评. 硕士学位论文,中央财经大学.

谢卫 (2015). 依据印象发声法的图书馆用户需求查询研讨. 图书馆论坛, 2015(1), 63-67.

辛自强 (2017). 改动实际的心思学: 必要的办法论革新. 心思技能与运用, 5(4), 245-256.

朱眉华, 吴世友, Chapman, M. V. (2012). 社会作业介入与研讨的新办法: 印象发声法—以T村外来务工家庭的母亲形象项目为例. 社会学与社会作业, 27(4), 1-8.

朱眉华, 吴世友, Chapman, M. V. (2013, 10月). 活动家庭母亲的心声与社会作业的回应—依据T村母亲形象印象发声项意图剖析. 我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5), 86-91.

Burke, D., & Evans, J. (2011). Embracing the creative: The role of photo novella in qualitative nursing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Methods, 10(2), 164-177.

Chonody, J., Ferman, B., AmitraniWelsh, J., & Martin, T. (2012). Violence through the eyes of youth: A photovoice exploratio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41(1), 84-101.

Freire, P. (1973). Education for critical consciousness. New York: Continuum

Julien, H., Given, L. M., & Opryshko. (2013). Photovoice: A promising method for studies of individuals information practice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35(4), 257-263.

Lewin, K. (1947).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4), 34-46.

Rowbotham, S. (1973). Womans consciousness, mans world. London: Penguin Books.

Streng, J. M., Rhodes, S. D., Ayala, G. X., Eng, E., Aroceo, R., & Phipps, S. (2004). Realidad Latina: Latino adolescents, their school, and a university use photovoice to examine and address the influence of immigration. Journal of Interprofessional Care, 18(4), 403-415.

Wang, C. C., & Burris, M. A. (1994). Empowerment through photo novella: Portraits of participation.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21(2), 171-186.

Wang, C. C., Burris, M. A., & Xiang, Y. P. (1996). Chinese village women as visual anthropologists: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o reaching policymaker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42(10), 1391-1400.

Wang, C. C., Yuan, Y. L., & Feng, M. L. (1996). Photovoice as a tool for participatory evaluation: The communitys view of process and impact.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ealth, 4(4), 47-49.

Wang, C. C., & Burris, M. A. (1997). Photovoice: Concept, methodology, and use for participatory needs assessment.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24(3), 369-387.

Wang, C. C. (1999). Photovoice: A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strategy applied to womens health. Journal of Womens Health, 8(2), 185-192.

Wang, C. C., & RedwoodJones, Y. A. (2001). Photovoice ethics: Perspectives from flint photovoice. Health Education and Behavior, 28(5), 560-572.

Wang, C. C., & Pies, C. A. (2004). Famil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through photovoic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Journal, 8(2), 95-102.

Research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hotovoice Approach

QU Yingbei; XIN Ziqi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t School of Society and Psychology,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As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photovoice approach aims to promote personal and societal change by organizing participants to take photographs regarding a salient personal or societal concern, share these photos in discussion groups, and reflect on the causes and cures for the issue. Implementing photovoice methodology involves five steps, namely, identification of the goals and themes, participant recruitment,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 photography and discussion, and data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of photovoice methodology might comprise of the shift in research perspective from researchers toward participants, the enhancement of participants motivation, the utilization of visual images as a tool, and the opportunity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to have a voice. Likewise, the weaknesses of this approach may lie in lack of standard evaluation system, substantial cost, long duration, and ethical issu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researchers have put forward several solutions. Specifically, it is recommended to combine photovoice methodology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xperiments whereby the effectiveness on photovoice research can be evaluated based on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idence.

Key words: photovoice; action research; design ideas; application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