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暑益气汤 讲讲清暑益气汤那些事儿

点击:0时间:2025-11-25 21:57:40

盛夏盛暑降临,假如没有处在有凉气的空调房内,会让人不时感受到苦夏的折磨。还好咱们有中药,今日盛大引荐祛暑清热的镇店之宝百年名方——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的两大战队

清暑益气汤分为东垣清暑益气汤和王氏清暑益气汤。也就是说,以清暑益气汤命名的闻名丹方有两种,之前是金元时期闻名医家李杲之方,这以后是清代闻名温病学家王孟英之方。两张丹方姓名相同,组成成效却截然不同。后人为了方便使用,给二位的丹方别离注册了商标。李杲在医学史位置显赫,名列金元四咱们,脾胃派宗师,他的丹方习气称东垣清暑益气汤(李杲字东垣)。王孟英亦十分闻名,但位置稍逊李杲,他的丹方习气称为王氏清暑益气汤。功用方面,前者证治暑湿伤气之暑湿,后者证治暑热伤津气之暑热。有学者点评,王氏清暑益气汤略显平平,东垣清暑益气汤有时才能起沉疴。也有学者点评王氏之方较东垣之方为妥。放置争议,同场PK,咱们就聊聊清暑益气汤们。

先看东垣清暑益气汤代表队成员:党参、黄芪、甘草(甘温益气),当归(养血和阴),苍术、白术(健脾燥湿),泽泻(利水渗湿),麦冬、五味子(养肺生津),黄柏(泻火存阴),青皮、陈皮(理气和中),六曲(和胃消食),升麻、葛根(发散表热,升举清气)。

再看王氏清暑益气汤代表队成员: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荷梗、石斛、麦冬(清热解暑、养阴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甘草、粳米(益胃和中)。

中暑辨证分暑湿和暑热两种

对中暑的观念,历代医家争辩不少,但总体上咱们共同以为中暑的双面性情,辨证为两型,即暑湿证和暑热证。

关于暑湿证,“感而即发为暑湿,伏至秋冬发病为伏暑。困阻脾胃,充满三焦,阻挡气机,耗伤元气,伤络动血。”温病咱们叶天士归纳为“长夏湿令,暑必兼湿”,体现为“气虚为主,阴伤为次”。

东垣清暑益气汤治暑湿伤气

简而言之,就是中暑君有个辅佐,叫湿邪君。提到湿邪,中医江湖中人见人头疼,赋性黏糊,难弄,扎手。在风寒暑湿燥火外感这6个“坏蛋”中最为难缠,虽常不能直取性命,但一赖究竟。暑邪和湿邪在一起则更难缠。看如下病例。

病例1:某男,26岁,主因发热2月余入院。4月份因脑血管变形出血在当地医院行介入医治,随后呈现发热,经医治好转出院。7月份再次发热,低热为主,下午显着,当地医院用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医治作用欠安,9月份以“不明原因发热”收住院医治。入院后查体心脏可闻及显着杂音,结合实验室查看血沉、CRP、心肌酶升高,血红蛋白下降,结合心电图体现及心脏彩超显现有附壁赘生物,西医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中医确诊患者为暑湿伤气证。

在辨证正确的基础上,选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对患者进行医治,即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黄柏、当归、葛根、泽泻、神曲、茯苓、芦根、炙甘草等,并随症加减。一周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个月后走心脏手术铲除附壁赘生物。随后患者彻底恢复。

在现代医学里,暑湿证大致对应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钩端螺旋体病、夏日热、登革热、肠伤寒、某些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能够辨证参阅。

王氏清暑益气汤治暑伤津气

暑热证可谓猛烈莽撞,其劣迹如下:

1. 伤人急速,多直中阳明,也会直犯心包、肝经、肺络,引起神昏闭窍(暑厥)、动风抽搐(暑风)、络伤咯血(暑瘵)等。

2.暑之伤人也,不拘表里,不以逐步,不分脏腑。

3.暑性酷烈,耗气伤津。

看以下病例。

病例2:患者,女,19歲。患者于 8月开端发热,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喜饮,头痛,食少纳呆,神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8月14日入院,经用抗生素,强地松,补液等医治6日,热末退,8月20日转中医科医治。患者此刻高热,面赤汗出,唇舌干,头痛不欲饮食,精力疲倦,枯燥.舌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无力。西医确诊:高热原因待查。

中医以为,患者暑热内盛,气阴两伤,尽管继续发热十余天,但病邪尚在气分而末入营血,也末入心胞。舌干,脉细数无力,属暑伤津气。辨证为暑热津气已伤证,丹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味医治,即太子参,麦冬,石斛,黄连,竹叶,荷叶,知母,西瓜翠衣,白薇,地骨皮,甘草等,数剂汤剂,干脆利索,发热问题方便的解决。

武锃,天津中医药大学榜首隶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结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医学硕士,国家二级心思咨询师。主攻儿童感染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确诊与医治。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