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下一句 治未病思想在针灸防治偏头痛中的运用
吴书奎
【摘 要】 偏头痛是颞部重复发生的搏动性头痛,其在祖国医学中被归为“头风”领域,病情严重者影响学习、作业和日子。针灸是经过疏通经脉、调度气血,使人体阴阳平衡以到达防治疾病意图。“治未病”则是为防备疾病发生或進展而采纳的相应办法,其中心思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病后防复三个方面。本文首要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办法,对我国中医“治未病”思维在针灸防治偏头痛中的详细运用进行讨论。
【要害词】 治未病 针灸 偏头痛 防治
偏头痛是医学神经内科中常见缓慢疾病,多为一侧或两边颞部重复发生的搏动性头痛,具有发生频率高、继续时刻长的特色,病情严重者乃至影响学习、作业及日子,因此早防备、早确诊、早医治尤为重要。针灸是发起“内病外治”的祖国医学遗产,其依照中医医治办法对患者病因予以确诊,然后区分疾病性质并断定疾病要害,终究运用相应的配穴处方对疾病加以医治[1]。跟着社会公众健康办理认识的增强以及中医理论的深入研讨,探析如安在“治未病”理论思维下运用针灸防治偏头痛具有重要意义。
1 治未病思维在针灸防治偏头痛中的详细运用
“治未病”是指采纳必定办法以防备疾病的发生与开展,初次呈现于我国现存中医文献中老练最早且完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其思维内在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病后防复[2]。就未病先防而言,注重经过饮食、心情等日常日子方式的保养防备疾病发生;就既病防变而言,注重把握病症发生、开展等客观规则后运用针对性保养防备疾病恶化;就病后防复而言,注重避免病发诱因、呈现病发前兆后及时调度以便防备疾病复发。
1.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的要点在于摄生,其发起谐和人体阴阳平衡,习惯天然的客观规则改变,坚持精力持守不过散,以完成增强机体抵抗病邪、习惯外界环境的意图。日子中饮食不妥、作息紊乱、心情不定等多种要素均易引发偏头痛,因此需求加大健康教育宣扬力度,引导社会民众建立“未病先防”的概念。
1.1.1 控制饮食
我国中医理论以为,过食肥甘厚味易构成痰湿上扰,烟酒无度简单导致化火伤阴,进而引发偏头痛疾病,所以膳食均衡、扶正固本关于削减头痛发生频率、缩短头痛时刻有积极意义。详细主张如下:偏头痛患者应当少食奶酪、柑橘、巧克力等易发性食物,一起留意禁食螃蟹、烟酒等;若为发病较急、病程较短且多为肿痛、灼痛的实证头痛,则应坚持清淡饮食准则,如米饭、面条、青菜、生果等;若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且多为隐痛、昏痛的虚证头痛,则能够多吃养分丰厚食物,如猪肉、蛋类、母鸡、桂圆等。
1.1.2 规则作息
日子规则、准时作息、足够睡觉、定时训练,有利于晓畅人体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然后防备偏头痛疾病的发生、开展。但训练时患者应当以本身年纪、耐受程度等实践情况为依据,恰当增减运动量,并留意按部就班、劳逸结合,多汗时及时弥补水分,时节替换时不能过度贪凉。
1.1.3 调度情志
心情不定、动摇崎岖是诱发偏头痛的直接要素之一,祖国医学说到:突但是激烈的精力影响易导致人体气机逆乱,体内血气阴阳失调,进而引发疾病。因此,坚持心情愉快、避免消极心情、保持平缓心态等调度情志的办法关于防治偏头痛具有重要意义。
1.2 既病防变
1.2.1 注重偏头痛前兆予前期干涉
突变堆集到必定程度后会发生突变,因此医治偏头痛更需注重头痛前兆,急性期医治无效或许近3个月中均匀每个月头痛继续时刻超越4天或许每周运用镇痛药物至少2次以上的患者特别应当留意并考虑运用针灸防备性医治[3]。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首要经过人体腧穴、经络的传导作用于疾病。近年来,针灸作为非药物疗法对防治疾病的价值更加得到注重,有临床研讨文献提出:针灸医治偏头痛能够下降头痛频率、减轻头痛程度,其作用与防备性药物类似乃至更佳,所以患者于头痛初始阶段用针灸进行干涉更能够缓解痛感并阻滞疾病开展[4]。
1.2.2 断定偏头痛类型行针灸刺穴
祖国医学以为,头为人体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五脏六腑清阳之气均注于头,肝肾脾胃布输气血均养于脑,所以风寒暑湿、燥火扰清窍易形成外感头痛,而脏腑诸疾易形成内伤头痛。针灸时,医生可选百会、风池、太阳、列缺等穴道医治外感头痛者,选太冲、肝俞、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道医治内伤头痛者,一方面能够有用影响患者穴道和头绪,改进其部分血液循环,完成舒经通络成效;另一方面能够补养患者肾脏、保持机体之本,促进身体康复,避免疾病开展[5]。此外,穴道处方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加以辨经选穴作用更佳,因偏头痛部位以侧头部最为常见,所以针灸医治时能够少阳经穴道为主。
1.3 病后防复
依照药物防备医治的相关准则,针灸医治偏头痛的周期也应为2个月及以上,调查周期应为6个月及以上。但由于针灸法消耗时刻长且一般要求患者定时至医院医治,易导致患者难以坚持,加之我国中医针灸包括针刀、毫针、温针等疗法,因此医治偏头痛患者应该依据其身体状况和本身要求挑选实践性计划。
结束语
“治未病”理论是我国中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为中心思维。非药物疗法中的针灸对偏头痛作用杰出,不只能有用缓解患者痛感,并且能够削减头痛发生频率。将“治未病”思维应用于针灸防治偏头痛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详细可经过控制饮食、规则作息、调度情志等环节完成未病先防;一起注重偏头痛前兆予以前期干涉,断定患者偏头痛类型进行针灸刺穴完成既病防变;最终鼓舞患者坚持间歇式针灸、长时刻性日子干涉完成病后防复,进而为缩短患者头痛时刻、避免疾病开展、削减疾病复发几率供给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徐欣,王军.针灸医治偏头痛的思路及研讨开展[J].国际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2(11):1755-1758.
[2]沈婉婉,鲍勇,郭丽君等.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开展战略[J].我国全科医学,2016,1(19):42-47.
[3]曹丽翠,蒋敏之,王磊等.针灸医治偏头痛的机理研讨开展[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2(37):227-230.
[4]周志勇.针灸联合头痛宁医治偏头痛90例临床作用调查[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36):139-142.
[5]杨菊香,涂春兰,李志峰等.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健康促进作用调查[J].护理学报,2014,15:6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