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友康中西医结合医院世界卒中日带你读懂脑卒中急救与全周期预防

点击:1791时间:2025-10-29 15:29:40

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尽早识别,立刻就医。旨在提高群众卒中防治知识知晓率,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卒中早期预防、诊治和康复。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已超2800 万,最年轻发病者仅13 岁,且第一年复发率达18%,五年复发率高达40%,是欧美国家的2-3倍。今年的主题设定正是为了破解这一困境,强调从症状识别到紧急就医的关键衔接,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堪称“隐形杀手”的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更高,使得血管堵塞与破裂风险大幅增加。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作为我国成年人首位致残病因,脑卒中以“五高” 特点令人闻之色变:

1、发病率居高不下,35-64岁人群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

2、致残率超70%,幸存者常遗留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后遗症;

3、复发率高达40%,且每次复发病情更重;

4、死亡率仅次于癌症,未及时救治者40% 会在急性期死亡;

5、经济负担高,年均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的38%。同时其并发症的威胁令卧床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严重时可引发呼吸骤停,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照护负担。

北京友康中西医结合医院怎么样?

尽早识别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脑卒中救治的核心是与时间赛跑——大脑缺血6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死亡,早1分钟救治就能挽救约190万个神经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的黄金治疗窗口期为发病后4.5 小时,部分特定患者在6-24小时内仍可通过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获益。出血性脑卒中虽无明确时间窗限制,但发病后1 小时内就医的患者,死亡率可降低22%。

而我国患者被延误送医主要源于症状识别不足和转运决策迟缓。因此推荐大家牢记“中风120”口诀或“BEFAST”口诀,迅速识别卒中,并即刻采取行动开展卒中急救。

北京友康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医保定点机构)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现代化医疗机构。

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2侧上下肢是否出现单侧肢体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BEFAST口诀

“B”是指平衡(Balance),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是指眼睛(Eyes),突然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或者一过性黑蒙;

“F”是指面部(Face),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是指手臂(Arms),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者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是指言语(Speech),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是指时间(Time),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以上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则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把握好最佳治疗时机。

急救现场的正确操作

出现任何疑似卒中症状,不要犹豫,不要等待症状自行消失,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记录发病时间(精确到分钟)。这对医生判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现场需让患者就地平躺,解开领口,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切勿喂食药物或饮水。建议不要自行驾车或由家人送往医院,救护车可以提供院前急救,并将患者直接送往距离最近的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卒中中心。

急性期治疗的核心手段

对于最常见的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核心治疗是尽快开通被堵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即“再灌注治疗”。

主要方法:1.静脉溶栓:通过静脉输注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通常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期疗法;2.动脉取栓:针对大脑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医生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将导管送至堵塞部位,用取栓支架将血栓“取”出。部分患者的取栓时间窗可延长至6~24小时。

以上两种高效治疗方法都对时间有严格的要求。患者越早就医,接受治疗的机会就越大,获益也越明显。

北京友康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医保定点机构)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久敬庄甲1号。作为北京城南地区重要的医疗力量,北京友康始终坚守“久敬、友康、融合、厚德”的办院理念,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西医特色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保障民众健康、推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预防为先:构筑全周期健康防线

脑卒中的可控危险因素占比超80%,通过一级预防(未发病者防发病)、二级预防(已发病者防复发)、三级预防(康复期防残疾)的全周期管理,可大幅降低风险。

一级预防:筑牢健康基石

主动筛查:3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全面检测血压血糖,了解自身健康情况;

体重管理:将BMI 指数控制在18.5-24 的正常范围;

饮食干预:每日盐摄入不超过6 克,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

运动处方: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等,最佳频率为每周3-4 次,每次40 分钟;

习惯改良:严格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心理平衡。

二级预防:严控慢病风险

精准控压:普通高血压患者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需降至130/80mmHg 以下;老年人舒张压不低于70mmHg 以防低灌注,定期监测是关键;

规范控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 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

血脂管理:高血脂者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房颤干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需根据风险分级抗凝治疗,高危者不抗凝会增加卒中风险。

三级预防:坚持康复,最大程度恢复功能

康复的必要性: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后遗症,科学的康复治疗是减轻残疾、重返社会的最有效途径;

康复的时间要求:康复越早,效果越好。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以内,在生命体征稳定和病情无进展情况下,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果将有所降低;

综合康复内容:现代卒中康复是多学科团队协作的过程,包括:

1.物理治疗(PT):恢复肢体运动、平衡和行走能力。

2.作业治疗(OT):训练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言语语言治疗(ST):改善语言表达、理解及吞咽功能。

4.心理疏导与治疗:应对卒中后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树立信心:康复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耐心的过程。患者和家属都应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实现最佳的功能恢复。

2025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既是医学警示,更是行动号召。从牢记中风120、BEFAST口诀的即时识别,到坚持健康生活的日常预防,脑卒中防控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当“尽早识别,立刻就医”成为全民共识,这场与时间的赛跑终将迎来更多胜利。

标签: 品牌动态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