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股骨转子骨折手术记载 人工关节置换医治晚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讨

点击:0时间:2019-12-02 06:41:30

王跃华 周凯 赵巧丽

【摘要】 意图 比照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近远期效果。办法 91例晚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51例选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医治归入置换组, 40例选用内固定医治归入内固定组, 比照两组患者相关目标。成果 置换组手术时刻、术中出血量高于内固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 两组总住院时刻、末次末次随访髋关节功用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作率低于内固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医治晚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 并发症发作率更低, 但手术时刻相对更长、术中出血更多, 对患者耐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039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a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IFF)是临床常见骨折, 约占股骨近端骨折的50%, 近年来因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多为晚年人, 平均年纪超股骨颈骨折的10~12岁。手术是医治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要办法, 近年来国内外开端尝试以人工关节置换术医治股骨转子间骨折, 但效果与安全性仍存在争议[2]。本次研讨试回忆性剖析2011年4月~2015年1月, 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材料, 比照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近远期效果。

1 材料与办法

1. 1 一般材料 选取2011年4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医治患者作为研讨目标。归入规范:①年纪>60岁;②临床确诊:Evans分型Ⅱ类、Ⅲ类、Ⅳ类、Ⅴ类;③近期无其他骨折病史;④伤前可在无扶持下行走。扫除规范:①临床材料不全;②敞开性骨折;③长期使用可致股骨头坏死、添加感染危险的药物(如激素等);④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类风湿性关节炎;⑤病理性骨折(如骨质疏松性骨折等);⑥兼并其他严峻器质性、体系性疾病, 转科医治。91例患者, 男30例、女61例。年纪60~87岁, 平均年纪(77±5)岁;骨折类型:Ⅱ型24例、Ⅲ型30例、Ⅳ型31例、Ⅴ型6例;受伤原因:事故伤5例、跌倒伤70例、掉落伤15例、打击伤1例;根底疾病:高血压65例、糖尿病32例、冠心病11例、缓慢呼吸体系疾病11例、脑梗死8例、心肌梗死5例。其间51例选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医治归入置换组, 40例选用内固定医治归入内固定组, 两组患者年纪、性别、伤情等一般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办法

1. 2. 1 置换组 行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气管插管麻醉, 健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切断, 逐层切开, 暴露骨折断端及股骨颈, 取出近端股骨颈、股骨头。髋臼侧置换, 维护神经, 暴露髋臼, 保存横韧带, 去除髋臼软骨至软骨下骨, 保存髋臼前倾角20~40°, 挑选适宜的髋臼外杯, 以两枚松质骨螺钉固定, 然后植入相应的内衬。若为股骨侧置换, 挑选钢丝或克氏针固定, 吸出髓内脂肪, 处理上段髓腔, 装置股骨头试模, 试验合格后, 冲刷髓腔, 加压注入骨水泥, 刺进股骨柄假体, 骨水泥固化后, 装置股骨头。冲刷切断, 复位, 查看关节活动度、稳定性、下肢力线, 修正关节囊, 从头缝合固定外旋肌止点, 再次止血, 挑选性放置引流管, 分层缝合。术后防备感染1次, 活跃防备并发症, 24~48 h拔除引流管, 据愈合情况挑选拆线时刻, 一般1~2周拆线, 按要求展开康复训练。

1. 2. 2 内固定组 全身麻醉, 牵引、外展、复位骨折, 然后内收置于牵引床上, C壁机透视查看复位效果, 若复位较好, 挑选内固定手术, 包含髓内固定、DHS内固定、股骨近端解剖确定钢板内固定。髓内固定为例, 大转子极点近端纵向切断, 扪及大转子极点, 转入导针, 透视查看, 沿导针扩髓, 规范器刺进髓内钉, 转入螺旋刀片导针, 透视承认方位正确, 沿导针钻孔, 击入螺旋刀片, 放松牵引, 锁紧。按导向器方向钻孔, 拧入交锁螺钉, 再次透视。冲刷创伤, 完全止血。术后处理与置换组根本相同。

1. 3 查询目标 手术时刻、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刻、末次随访髋关节功用评分。并发症发作例数、后遗症发作例数及逝世例数。

1. 4 统计学办法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材料以均数±规范差( x-±s)标明, 选用t查验;计数材料以率(%)标明, 选用χ2查验。P<0.05标明差异有统计学含义。

2 成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置换组手术时刻、术中出血量高于内固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 两组总住院时刻、末次随访髋关节功用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后遗症及逝世情况比较 置换组内科并发症发作率低于内固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见表2。

3 评论

晚年转子间骨折大都为低能量损害引起, 多见跌倒, 本次研讨也证明了这一点, 转子间在短时刻迸发的应力效果下呈现骨折。股骨转子间多为松质骨, 血供丰厚, 不易发作股骨头坏死, 但易呈现骨不连、植入疲惫性开裂, 查询显现转子间骨折12个月内残障率远高于股骨颈骨折[3]。临床上医治股骨转子间骨折, 需寻求近远期效果之间平衡。

本次研讨显现,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总住院时刻、末次随访髋关节功用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 提示两种手术都有助于髋部功用康复, 且根本情况康复进程与手术类型并无显着相关性, 患者一般在术后2~3周到达出院规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时刻、术中出血量更多, 这与置换手术切开方位更深、操作更杂乱有关, 手术时刻的延伸也添加大出血危险, 故关于血容量缺乏、手术耐受较差患者, 挑选置换术时需稳重, 现在关于术中出血、手术时刻对预后影响尚无清晰结论, 大都研讨标明,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安全可靠的[4]。

从预后来看, 置换组并发症发作率低于内固定组, 虽然置换术手术时刻更长、出血更多, 但并发症发作率更低, 这与置换术可快速康复髋关节功用, 利于及早下床活动、展开前期康复训练有关。关于年纪相对较大的患者, 应优先挑选置换术, 高龄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症、骨折破坏程度更严峻、兼并根底疾病比重高, 更易因卧床时刻的延伸, 并发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直接要挟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 人工关节置换医治晚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 并发症发作率更低, 但手术时刻相对更长、术中出血更多, 对患者耐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马传汉, 张铁良.临床骨科学.第2版.北京:公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52.

[2] 吴勇刚, 鲜成树, 赖国维, 等.动力髋螺钉(DHS)医治股骨转子间骨折前期发作骨折移位的临床剖析.四川医学, 2012, 33(9):1656-1657.

[3] 魏立友, 张雄伟, 孟和, 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住院患者性别特征及相关要素剖析.中华疾病操控杂志, 2012, 16(3):195-196.

[4] 姚荣忠, 胡文彪, 吴华贵,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医治高龄股骨转之间破坏性骨折.我国美容医学, 2012, 21(8):196-197.

[收稿日期:2015-12-10]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