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阿胶的成效与效果价格 曹植赋诗赞阿胶

点击:0时间:2025-09-19 06:54:55

曹元成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操的第三子。很多人都知道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诗作《洛神赋》、《七步诗》等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曹植与中医经典药品东阿阿胶还有一段美妙的根由。

妙手回春靠阿胶

话说曹操死后不久,曹丕代汉自立,才华横溢的曹植屡遭曹丕猜疑而贬爵和徙封。公元229年,曹植贬封东阿王来到山东东阿,因为才高八斗无处发挥,整天抑郁寡欢,仅仅以酒浇愁。俗话说,“借酒浇愁人更愁”,很快曹植就气火攻心一病不起。家人多方求神拜医,均不收效,只看着他一天天消瘦,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遽然有人叩响了王府的便门。老家人开门一看,门前站着一位貌若天仙的姑娘,年岁约十七八岁,头挽云髻,身着罗衫,体态轻盈,飘飘若仙,死后背着一只精巧特别的草筐。老家人看傻了眼,姑娘倒先开了腔:“老人家,传闻王爷贵体有恙,特来探视一下病况,请您行个便利,给传禀一声。”

老家人摇了摇头说道:“姑娘,王爷的病,神道医道都请过了,就是不见好转。看你年岁轻轻的,仍是别找这个费事为好。”

姑娘笑了笑道:“老人家,俗话说‘偏方能治大病,为何不让我去试一试呢?”

老家人没办法,只好让姑娘进了王府。

姑娘来到东阿王曹植的寝宫,只见曹植躺卧病榻,枯瘦如柴,面无血色,只要微微的一丝鼻息。姑娘放下草筐,轻舒玉腕,为曹植把了脉,然后对站在一旁的家人说:“王爷的病况并不太重,仅仅气火郁结气血两虚所造成的。我这儿有一剂药膏,把它化开煎好服下立刻恢复。”家人半信半疑很快将药煎好,渐渐喂到曹植嘴里,不大一瞬间,只听曹植腹内咕咕作响,出了几个虚恭(屁的雅称),神志清醒许多。

当曹植传闻使他恢复的竟是眼前这位绮年玉貌的姑娘时,神态为之一振,当即问道:“不敢动问姑娘芳名,仙居何方?所用妙药为何如此灵验?待本藩身体恢复后,定当登门拜访。”

姑娘道:“小女渔姑,家住离此不远的鱼山之上。所用药剂乃是我们东阿县当地的传统贵重中药——阿胶。其质料主要是用纯黑无病的健驴,剥下皮来,再加以其他中草药,取阿井之水熬制而成,为上等滋补药品,具有滋阴润燥、养血止血的功用。王爷因思虑过度,体质衰弱,服用阿胶,正好滋补气血,故而效果显着。”

鼓起吟诗颂仙药

曹植闻听,惊叹不已,在自己的封地之内竟还有如此奇特的灵丹妙药。所以暗自思忖,待身体恢复后,一定要渔姑帮助,将这阿胶多多制造,以解救全国的苍生大众。想到此.心境为之一振,随即叮咛预备酒饭,招待渔姑。渔姑推托不过,只好客随主便。席间,曹植双眉舒展,谈笑自若,一扫往日的抑郁之情,并吟诗一首,以示感谢。诗曰: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色彩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攀谈中,曹植发现渔姑也深谙琴棋书画,所以便命人抬出他久未演奏的箜篌,让渔姑弹唱一曲,以觅知音。渔姑推托不过,只好从命,略一深思,边弹边唱道:

沧桑社稷好多秋,

浪淘沙尽纯金留。

好男儿志在四方图报国,

莫让岁月付东流。

曲罢,余音仍环绕不停,震动人心。曹植细细品尝,感到不光琴声动听,词句甚有劝导之意。他突然觉悟到,这聪明的小渔姑岂不是在借词曲来医我郁闷、颓丧的心疾吗?因而,他对渔姑倍加感谢。为表诚心和不负希望,曹植当即又吟诗一首。诗曰: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大方言。

渔姑听罢,快乐得说:“王爷有如此热情志向,就不负众望了。天已不早,恐家人久等,小女告辞了。”曹植再三款留,渔姑固执要走,只好依依不舍的让家人送渔姑上路。

曹植病体很快恢复。他不时品尝着渔姑的勉励之情,胸中顿生豪情。从此他振奋精神,发挥智慧,悉心政务,不到两年时刻,便把一个瘠薄衰落的东阿县治理成 “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全国之甲地”的富庶之乡。

苦寻故人实为仙

这天,曹植偶得空闲,遽然对渔姑萌发了思念之情,便带了随从人员,打马直奔鱼山而去。

鱼山,远远望去似一王八静卧。山上翠柏郁郁,云霞旋绕。山顶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古刹,掩映在云霞和翠柏之中,时隐时现,恍若仙界。山脚下,一条大河,水绕山转,滔滔之声,若排山倒海。曹植望着山景,忍不住快马加鞭,来到山脚之下,迎面遇一老丈,曹植忙下马上前施礼道:“老丈,动问此处可曾有位名叫渔姑的姑娘?”

老丈眯着眼睛,捻着胡须,沉吟了一阵,渐渐说道:“客官,这儿没有叫渔姑的姑娘,仅仅……仅仅这鱼山顶上有一座渔姑庙,庙内供奉着一尊渔姑娘娘。”

曹植听了不由一怔,喃喃自语道:“渔姑庙?渔姑娘娘?这……”

老丈让曹植坐在一块大青石板上,叙述了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仙姑路过这儿。她看到鱼山蔚为大观,风光秀丽,又有一条大河从山下流过,气势壮丽,便恋恋不舍,在鱼山居住下来。这位仙姑你道是谁?她是玉皇大帝的义女,掌管着全国的水族,因而乡亲们都亲热的称号她“渔姑”。自从渔姑来到这儿,每年的桃花汛期,四面八方的鱼儿便三五成群的顺着大河前来朝拜渔姑,鱼山也由此得名而远播。渔姑善以神美妙药阿胶为当地和周边的大众看病,所以乡亲们又感谢地叫她“渔姑娘娘”。后来不知何原因,渔姑被召回天庭。乡亲们为了思念她,便在鱼山顶上建起一座渔姑庙,为她塑了金身。自此,年年香火不断,岁岁游人不停。

曹植听到这儿,心境一阵激动。他告别老丈,沿着高低山路,朝山顶奔去。进得山门,迎面大殿内立着一尊富丽堂皇的塑像。曹植细心一望,登时惊呆了。本来这尊塑像,同两年前为他看病的渔姑如出一辙。曹植心迷顿开,怀着感谢和懊悔的心境,向渔姑娘娘做了一番祈求。随后,曹植为渔姑重修古刹,彩绘金身,还把历来秘不传人而专为皇亲贵族独占运用的神美妙药阿胶发扬光大,成为全国苍生大众的福音,以酬谢渔姑娘娘的救命之恩和勉励之情。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