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摄生短信 夏日摄生杂谈
张声炳
中医经典《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天炎炎,雨永充分,万物竞长,一日千里。阳极阴生,万物健壮。人在大自然之中,故亦应之。”所以夏令摄生,不管在饮食起居,或是运动、精力等方面,都必须习惯夏天阳盛于外的特色,注重维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一、起居保养
夏争气候炽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推陈出新旺盛。为习惯这种改变。夏天作息宜晚睡早上,以习惯自然界阳盛阴衰的改变,维护阳气。
夏天酷日当顶,正午气温最高。故午饭后,应安排午睡。以避炽热,以求稍息。
炽热盛夏,出汗较多,为祛暑防病,坚持皮肤清新,每天需洗一次温水澡。温水澡除有爽肤除垢效果外。经过水压及机械按摩效果,还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扩张体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改进肌肤和安排的养分供应,增强机体抵抗力。
炽热可致腠理开泄,故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因而,切不行图一时之快而过于避热趋凉。睡觉时不宜直吹电扇,更不该室外露宿或坐卧于潮湿冷凉之地。在室外纳凉不行太晚,在树荫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也不要时刻过长。以防贼风入中。
衣服要勤换勤洗。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影响皮肤,而引起汗斑及其他疾病,宜防止。
二、饮食摄养
夏属火,暑湿当令,气温较高,人的消化功用较弱,故饮食宜淡,要少食肥腻性食物,以素为贵,可选用甘寒的蔬菜瓜果,如黄瓜、冬瓜、丝瓜、蕃茄等,这类蔬菜均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暑热汗多,体内水液很多耗费,因而在饮料上,应选用清热生津,解暑清烦的柠檬汁、酸梅汁、苹果汁、菠萝汁、葡萄汁等以弥补耗费、免除疲惫,进步胃口。
因为夏令昼长夜短,出汗较多。膂力耗费也大,故还要弥补一些含蛋白质丰厚的食物,宜常食一些豆类食物(豆腐、豆干、百页等)以及海藻类食物、菌类食物等,不过,恰当吃一些肉类、鱼类、蛋类也是必要的。
寒凉伤中,可损伤人的脾胃阳气。即使是酷夏,亦不行贪凉伤饮,导致脾胃运化失健。
夏令需要恰当吃些具有酸味的、辛香的食物以增进胃口。多吃一些大蒜和醋,不光开胃,还有灭菌之成效,可削减夏令患胃肠病的时机。
一起,不吃糜烂蜕变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洁净。在烹调办法上宜多选用清蒸、自汁、凉拌等办法。
三、精力摄生、
夏属火,与心相应,中医说:心藏神。所以在炎炎的盛夏,要注重心神的调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天应该神清气和,毅力愉快,胸襟广大,精力饱满,切忌发怒,要培育达观外向的性情。以利于气机的发泄。在万物竟长的夏天。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要使用业余时刻多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夏令营活动,亦可外出旅行,消夏消暑。此刻,举凡松懈厌恶,郁抑恼怒,皆晦气气机的舒展,均非夏令所宜。
四、运动护养
“冬炼三九,夏炼三伏”,就是说夏天的运动训练对健康有利。夏天常常参与训练,有利于增强心脏功用、消化功用,扩展肺活量,进步机体抗病才能。运动时刻宜安排在清晨或黄昏气候凉快时进行,防止长时刻在阳光直射下训练。训练项目以漫步、慢跑、拳操、气功、太极拳为好。
五、保健防病
夏天骄阳似火,暑热逼人,若长时刻的剧烈户外活动。因为很多出汗,如无足够的饮水,易中暑邪。呈现头昏、胸闷、厌恶、心慌、四肢无力、大汗出、口渴等,是中暑前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歇息,给患者喝些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芦根水。严峻时应即送医院救治。防备中暑要做到:劳逸结合;防止在酷日下曝晒过度;留意室内降温及通风;睡觉足够;饮食卫生。
夏天炽热多雨,暑湿如浑水摸鱼易致疰夏。其表现为低热、胸闷、胃纳欠安、四肢无力,精力萎靡、大便淡薄、嗜睡汗多,日渐消瘦。防备疰夏,要少吃油腻厚味,以减轻脾胃担负,平常还可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