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参玉竹煲什么汤 杏仁沙参治感冒后干咳
杏仁沙参治伤风后干咳
南杏仁10克,北沙参15克(1人量)。将南杏仁、北沙参放入沙锅或炖盅中,加适量水没过药面约3~5厘米,武火煲开后用文火煎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主治伤风后干咳少痰、咽喉痒痛。
河南郑州 杜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伤风后呈现干咳咽痒,痰少不易咳出,中医以为多与风燥伤肺、肺失润泽有关。南杏仁又名甜杏仁,性味甘平,首要成效是润肺止咳,其性润泽,多用于肺虚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胸闷不畅、大便秘结等症。北沙参性味甘寒,为清热、养阴、生津要药,既能清肺热、养肺阴,如用于肺热阴虚,燥咳痰黏,或阴虚劳嗽咯血;又可养胃阴, 生津液,常用于热病伤津、舌干口渴、食欲不振等。南杏仁善于润肺止咳而化痰,北沙参功擅养阴清肺而润燥,二味合用,能起到较佳的润燥、止咳、祛痰作用。本食疗方既对伤风后呈现的咽喉痒痛、咳嗽痰少或不易咯出等有用,对支气管炎、微VC哮喘、肺结核等呈现肺阴虚咳嗽,也有必定医治作用。本方煲(煎)汤取液300毫升,分2次温服(药渣可直接食用),1日1剂,连服3~5天。如干咳而痰中带血丝,伴低热、午后颧红、口干,舌红者,也可适量参加百合、生地同煎服。
提示:服本品要忌吃煎炸、油腻、辛燥食物,少烟禁酒,不熬夜。寒咳或咳嗽痰多者,不宜服用。杏仁有南北之分,北杏仁重在平喘止咳,入药用。南杏仁以润肺止咳见长,多煲汤食用。北杏仁有毒,莫误当南杏仁食用。
五皮五藤饮缓解热痹
青风藤、海风藤、夜交藤、钩藤、天仙藤各25克,丹皮30克,白鲜皮、海桐皮、桑白皮、地骨皮各20 克。水煎服,每日3次,10剂1阶段,可服2~3个阶段。本方可缓解热痹、类风湿关节炎之痛苦、肿胀等。
湖北荆州 乔立娜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热痹属中医“痹证”领域,其体现是以关节、肌肉火热(或全身发热)、痛苦、红肿、舌质红、苔黄、脉细数等为主症。中医医治通常以清热祛邪、宣痹止痛为主。
五皮五藤饮是由5种藤类和5种皮类中药组成。“五藤”中,青风藤、海风藤、天仙藤辛散、苦燥、温通,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成效,青风藤、天仙藤兼能利水消肿,善治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等;夜交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钩藤能清血分之热毒,有助透热、达邪外出。“五皮”中,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淤;海桐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桑白皮泻肺火、利水消肿,有助湿毒经小便泄出;地骨皮能凉血退热、泻肺火。方中五藤的特色是善通经脉,经公例气血行,痹痛自止;五皮则善行皮表,通络脉,且能利水消腫、凉血解毒。诸药般配,可共奏通经行络、清热解毒、祛湿活血之成效。本方对热痹或风寒湿痹化热之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痛风等病,都能起到缓解痛苦、消除肿胀、通利关节之作用。本方治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也有良效。
注:方中天仙藤因含伤肾的马兜铃酸,主张可用路路通20克代替。
医治晕厥(美尼尔氏综合征)方
旋复花12克,代赭石、泽泻、白术、生龙牡、石决明各30克,枳实、竹茹、清夏、天麻、陈皮各10克,茯苓、枣仁各15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水煎服,迟早各服1次,1剂服2天,连服10天,一般连服5剂可显着缓解美尼尔氏综合征症状。
湖北荆州 乔立娜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美尼尔氏综合征归于祖国医学“晕厥”领域。本病多与风邪犯肝、痰湿内阻等密切相关。中医有“诸风掉眩,皆归于肝”、“无痰不作眩”之说。本方中,旋覆花下气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代赭石能降逆下气,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呕,为臣药。佐以清半夏、陈皮能祛痰散结,降逆和胃;枳实破滞,化痰散痞;生姜温胃化痰,散寒止呕;竹茹能清热化痰,防清肺金之燥;茯苓、泽泻能利水渗湿;白术燥湿化痰,兼能健脾益气;加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健运脾土,有助气化而痰饮不生。晕常因为内风(肝风)引起,辅以天麻可平熄内风;加生龙牡(龙骨、牡蛎)、石决明能平肝潜阳、重镇安神,主治肝阳上亢、喽罗晕厥;枣仁宁心安神、养肝。诸味合用,能共奏降逆化痰、健脾燥湿、平肝熄风之成效。可显着缓解晕厥症状。
注:上方实为旋覆代赭汤与半夏白术汤合用的加减方。二方均是治晕厥的根底方, 二方合用酌情加减,关于风邪犯肝、痰湿内阻引起的晕厥症,能起较好的医治作用。
医治阴囊湿疹方
龙胆草、车前草、丹皮、地肤子各15克,柴胡、泽泻、归尾、黄芩、木通、防风、荆芥各10克,山栀、苦参各12克。水煎服,每曰1剂,日服3次,连服5天。治阴囊湿疹之瘙痒不止、流黄水等效佳。
山东淄博 陈庆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阴囊湿疹或称绣球风、肾囊风,中医以为,本病系肝经湿热下注所造成的,临床以阴囊痒痛,甚则呈现赤色丘疹,形如米粒,搔破浸淫脂水,而重复发生,纠缠难愈为特色。中医以为,本症首要与嗜食辛辣伤及脾胃,助湿生热,或因外感湿热之邪蕴结肝胆,流注于下焦而所造成的。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是治阴囊湿疹根本办法。上方实为龙胆泻肝汤加减,其间,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山栀助清肝胆湿热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清利湿热,引火从小便而出,归尾养血活血,生地养阴凉血,柴胡酣畅肝胆,共为佐药。甘草谐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泻中有补,清中有养,即泻怒火利湿热,又能养血益阴。怒火泻,湿热清,诸症自解,上方不愧是医治绣球风的较佳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