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药学 分子生药学栏目编者按
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讨生药的判定、出产和成分的一门科学[1]。1995年,黄璐琦在《展望分子生物技能在生药学中的运用》一文中初次提出了“分子生药学”(Molecular Pharmacognosy)的概念[2]。经过20余年的展开,分子生药学逐渐树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研讨内容和技能办法。
2012年,分子生药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点学科(培养)。作为一门新式的穿插学科[3],分子生药学学科已走过萌芽期、构成期、快速展开期,正在进入成熟期,已构成了掩盖全国的分子生药学科研机构和学术部队,逐渐树立了面向本科硕士博士研讨生以及在职人员的纵向多层次学科教育系统,建成了由实验室要点学科学术期刊支撑的多元化的学科渠道,在理论系统、研讨渠道、技能办法、学科部队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理论系统建造
分子生药学理论系统不断展开完善,先后提出了道地药材构成的生物学实质及其3个形式假说[4]、中药分子判定的运用准则[5]、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形式 [6] 、根据一个系统的“功用基因发掘组成途径解析生物组成出产”的中药活性成分组成生物学研讨形式[7]等。2000年,分子生药学第一本专著正式出书[8];2006年,《分子生药学》第2版出书[9]。2010年《分子生药学》取得中华中医药学会作品奖一等奖。2012年《分子生药学》(英文版)由Springer出书社发行[10],标志分子生药学取得了世界的认可。2015年,出书了《分子生药学》第3版,其在对前2版进行弥补和完善的根底上,增加了最新的研讨办法和研讨范畴效果,丰厚了分子生药学的内在与外延[11]。
2研讨渠道建造
跟着分子生药学在中药科研工作中的效果日益加强[1213],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均建有分子生药学实验室。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生药分子判定”三级实验室树立。2006年,沈阳药科大学与韩国东亚大学联合树立了“中韩分子生药学实验室”。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要点研讨室”确定。2016年,道地药材国家要点实验室培养基地的检验经过,成为职业界第一个部分共建的国家级要点实验室,标志着分子生药学研讨渠道到达国家领先水平。一起,蒙药分子生药学实验室、贵州特征分子生药学实验室、湖北道地药材分子生药学实验室等相继建立。
3技能办法系统创立
将分子生物学与生药学相结合,展开具有中药特征的分子生药学技能办法是分子生药学学科建造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间蛇类饮片分子判定办法被《我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成为首个收载于《我国药典》的中药分子判定办法,标志着分子判定从实验室阶段进入运用阶段[6]。2013年提出了中药分子辨别现场运用战略[14],敞开了分子判定技能产品化和工业化进程。2014年,“十二五”国家要点图书出书规划项目《中药分子判定操作攻略》出书[15];2016年,《中药资源转录组剖析操作攻略》出书[16],标志着具有中药特征的分子生药学技能系统正在建成。
4学科部队建造
200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别离展开了分子生药学本科和研讨生教育[17]。2008年,新世紀全国高级中医药院校立异教材《分子生药学》由我国中医药出书社出书[18]。2015年《分子生药学》当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研讨生教材、2016年《分子生药学》当选中医药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标志着分子生药学独立完好教育系统的构成,目前国内30余所高级院校针对本科或研讨生开设了分子生药学课程。自2012年起,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药学继续教育要点项目的支持下,我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联合中医药院校举行分子生药学暑期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有530余名研讨生和青年教师代表参与,促进了分子生药学教育和科研水平提高,推动了分子生药学学科的展开。
在2016年江苏镇江举行的第五届分子生药学暑期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以为分子生药学学科一直保持着快速展开的气势,且跟着生命科学以及生物技能的展开,其内在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分子生药学已构成了以“根底研讨为要点,以立异研讨为中心,以运用研讨为方针”的学科建造思路,愈加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杰出中医药特征,处理生药学的实际问题。分子生药学学科现阶段展开的主要任务“中药分子判定是根底、道地药材构成的分子机制是特征、运用组成生物学出产活性成分是前沿”[10,19],分子生药学研讨范畴的热门和要点正引领着中药资源、中药判定、中药质量构成与质量点评等研讨的方向。
为呼应与会专家建议,表现新形势下分子生药学学科蓬勃展开态势,鼓舞多学科穿插交融与立异,《我国中药杂志》首先建立敞开和容纳的分子生药学专栏,稿件内容将包括分子生药学范畴科研与教育的最新效果,将进一步推动各科研院所、高级院校分子生药学科研教育工作的展开,一起也对相关中药工业起到促进带动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璐琦 分子生药学的构成及研讨进展[C] 北京:第四届我国新医药博士论坛, 1999
[2]黄璐琦 展望分子生物技能在生药学中的运用[J] 我国中药杂志, 1995, 20(11): 643
[3]黄璐琦, 肖培根, 郭兰萍, 等 分子生药学: 一门新式的边缘学科[J] 我国科学: C辑, 2009 (12): 1101
[4]黄璐琦, 郭兰萍, 胡娟, 等 道地药材构成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根底[J] 我国中药杂志, 2008, 33(20): 2303
[5]黄璐琦, 袁媛, 袁庆军, 等 中药分子判定展开中的若干问题讨论[J] 我国中药杂志, 2014, 39(19): 3663
[6]黄璐琦, 杨滨 当时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使用研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 我国中药杂志, 1999, 24(2): 70
[7]黄璐琦,高伟,周雍进组成生物学在中药资源可继续使用研讨中的运用[J]药学学报,2014, 49 (1): 37
[8]黄璐琦 分子生药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书社, 2000
[9]黄璐琦 分子生药学[M] 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书社, 2006
[10]Huang L Q Molecular pharmacognosy[M] Netherlands:Springer, 2013
[11]黄璐琦,刘昌孝 分子生药学[M] 北京:科学出书社, 2015
[12]王俊文, 刘扬, 童元元, 等 NSFC 赞助的中药学范畴 (H28) 分子生药相关项目的研讨热门及趋势剖析[J] 我国中药杂志, 2016, 41(9): 1617
[13]刘扬, 王俊文, 童元元, 等 分子水平生药研讨的国内文献计量剖析[J] 我国中药杂志, 2016, 41(6): 1161
[14]袁媛, 蒋超, 黄璐琦 中药材分子辨别现场运用的战略与实践[J] 我国中药杂志, 2013,38 (16): 2553
[15]黄璐琦 中药分子判定操作攻略[M] 上海:上海科学技能出书社, 2014
[16]袁媛,黄璐琦中药资源转录组剖析操作攻略[M] 上海:上海科学技能出书社, 2016
[17]毕玉侠, 许海玉, 佟岩, 等 分子生药学教育调研剖析及展望[J] 我国中药杂志, 2015, 40(17): 3355
[18]黄璐琦,肖培根分子生药学[M] 北京:我国中医药出书社,2008
[19]Huang L Q, Yuan Y, Cui G H, et al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a new borderline discipline[J] Nat Prod Comm, 2009, 4(11):1611
[责任编辑吕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