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逝世进程 体外膜肺氧合医治重症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调查
王林纳
【摘要】 意图 评论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办法 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 依据医治习惯证分红A组(22例)和B组(58例)。B组予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计划, A组选用ECMO计划。比照两组患者医治前后血气目标改变状况及其逝世率。成果 医治 7 d后, 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血气目标均较医治前显着提高, 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较医治前显着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其间A组各目标改变起伏均显着大于B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随访1个月中, A组逝世9例(40.9%), 显着低于B组38例(65.5%), 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定论 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予以ECMO疗法, 作用切当, 可有用提高患者生计率, 值得临床推行。
【要害词】 体外膜肺氧合;重症呼吸衰竭;作用;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50
相关研讨证明, 活跃有用的医治干涉是促进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病况转归、缓解缺氧症状、延伸生计时刻的要害。当时临床常见的医治计划, 如呼吸末正压通气、高频振动通气、俯卧位通气等通气形式均仅能改善患者通气功用, 难以彻底促进其氧合康复, 远期作用较差[1]。ECMO作为一项新技能, 能运用体外循环进行心肺辅佐[2], 快速改善机体缺氧状况, 促进病况转归。本次研讨为评论ECMO在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 选取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讨目标, 现陈述如下。
1 材料与办法
1. 1 一般材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讨目标, 均经过实验室及印象学查看, 契合《呼吸内科学》[3]中重症呼吸衰竭相关确诊规范及分型规范。依据医治习惯证分红A组(22例)和B组(58例)。A组患者中男15例, 女7例;年纪38~70岁, 平均年纪(51.6±5.5)岁;分型状况:Ⅰ型12例, Ⅱ型10例;根底疾病:缓慢阻塞性肺疾病12例, 重症肺炎5例, 急性呼吸困顿综合征2例, 其他3例。B组患者中男37例, 女21例;年纪38~70岁, 平均年纪(51.8±5.8)岁;分型状况:Ⅰ型30例, Ⅱ型28型;根底疾病:缓慢阻塞性肺疾病26例, 重症肺炎15例, 急性呼吸困顿综合征11例, 其他6例。两组患者一般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归入规范 ①契合《呼吸内科学》[3]中重症呼吸衰竭相关确诊规范及分型规范者;②契合相关医治习惯证者;③临床材料完整者;④经本院道德委员会批准者;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 3 扫除规范 ①兼并心血管疾病、肝肾功用妨碍或恶性肿瘤者;②兼并精神疾病、听力妨碍、语言妨碍者;③相关医治忌讳证者;④痰多且无法自主排痰者;⑤呼吸、心跳中止者;⑥易误吸者;⑦孕期或哺乳期妇女;⑧未成年或年纪>80岁者。
1. 4 医治办法
1. 4. 1 B组予以NIPPV计划 挑选适宜尺度的鼻/面罩, 一端衔接BiPAP ST型呼吸机(美国飞利浦伟康), 运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形式;参数设置:吸气压力为16~20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呼气压力为4~8 cm H2O, 面罩旁供氧5~10 L/min。
1. 4. 2 A组予以ECMO计划 运用静脉与静脉衔接办法(VV), 经过股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插管, 将血液从腔静脉引出;ECMO去除CO2后将血液经过股静脉或右侧颈内静脉回输到腔静脉内。
1. 5 调查目标 调查比照两组患者医治前后PaO2、PaCO2、PaO2/FiO2等血气目标改变状况及其逝世率。
1. 6 统计学办法 一切数据均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剖析。计量材料以均数± 规范差( x-±s)表明, 选用t查验;计数材料以率(%)表明, 选用χ2查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2 成果
2. 1 医治前后两组患者血气目标改变状况比较 医治前, 两组患者在PaO2、PaCO2、PaO2/FiO2等血气目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含义(P>0.05);医治7 d后, 两组患者PaO2、PaO2/FiO2等血气目标均较医治前显着提高, PaCO2则较医治前显着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其间A组各目标改变起伏均显着大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逝世率比较 随访1个月中, A组逝世9例(40.9%), 显着低于B组的38例(65.5%), 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χ2=3.986, P=0.046<0.05)。
3 评论
重症呼吸衰竭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危重症, 患者多以缺氧为典型临床表现, 该病可形成机体细胞缺氧, 严峻时可致多脏器衰竭致死, 极大要挟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本次研讨为评论ECMO在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 选取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讨目标, 发现予以ECMO疗法的A组患者30 d逝世率显着低于选用NIPPV疗法的B组患者, 且对PaO2、PaCO2、PaO2/FiO2等血气目标的改善作用均优于B组, 同任晓旭[4]研讨定论根本共同, 阐明V-VECMO能以气体交流的办法将血液从静脉引出、扫除CO2气体后重输入血管内, 以体外血液循环的办法改善氧合水平, 到达快速缓解缺氧症状的意图, 对代替部分或大部分肺功用、减轻肺负荷等具有活跃影响。
李斌飞等[5]研讨者则以为ECMO疗法同NIPPV等医治计划比较, 在进一步下降患者逝世危险上无显着优势, 同本次研讨定论相悖。作者以为形成两项研讨差异的原因同受试样本容量偏少, 患者体质、耐受力、年纪、根底疾病等要素相关, 可扩展样本后予以进一步剖析。史家欣等[6]则以为, ECMO疗法在兴旺的西方国家运用较为老练, 受医疗技能及医疗设备等客观要素约束, 该医治计划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临床对其运用价值的报导较少, 大都区域的医疗机构因设备约束、医生专业水平缺乏等要素未能将ECMO技能在ICU医治中推行运用, 故难以快速堆集临床经验, 仍存在较大的探究空间。本次研讨入组病例较少, 难以取得科学有用的研讨定论, 作者可将其作为延续性研讨课题, 不断完善改善, 以争夺取得更精确的研讨成果。
综上所述, 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予以ECMO疗法, 作用切当, 可有用提高患者生计率, 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 林茹, 张晨美, 谈林华, 等.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科危重病急救中的运用.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9):649-652.
[2] 尹明, 沈洪.体外膜肺氧合在危重症中的运用.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 24(7):385-387.
[3] 王辰.呼吸内科学.北京:公民卫生出版社, 2008:244-248.
[4] 任晓旭.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科急性呼吸衰竭的运用. 我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1, 18(3):196-198.
[5] 李斌飞, 张志刚, 程周, 等.体外膜肺氧合的临床运用//2005急危重症论坛论文集, 2005:89-90.
[6] 史家欣, 孙文逵, 徐瑾, 等.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严峻呼吸衰竭中运用的体系点评.世界呼吸杂志, 2012, 32(12):914-918.
[收稿日期: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