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男童流鼻血、发高烧,罪魁祸首竟是它
近日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儿内科收治了这样一名患者小屿(化名),刚住院时右侧脸颊泛红肿胀右侧鼻腔内填塞较多血痂。
据小屿妈妈说小屿前两天因为挖鼻孔,导致了鼻出血继而出现了高热逐渐出现右侧鼻翼、面颊肿胀、疼痛、肿胀范围逐渐扩大至右侧眼下、耳垂下及面颊在其他医院抗感染无效后转诊至我院。
陈競芳副院长诊查患儿后,结合病史及检验结果,认为患儿不是简单的颌面部感染,院内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高兴强进行会诊,随后安排小屿做了副鼻窦冠状位CT平扫,结果显示鼻腔内有异物残留。
明确病因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立即为小屿行了表面麻醉后取出异物,原来,导致小屿颌面部肿胀及发烧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颗纽扣电池。好在发现及时并处理,第二天小屿的颌面部肿胀已基本消退,体温也降至正常,现在小屿康复出院。
因纽扣电池“中招”的儿童实在不少!
根据异物的性质,可以分为非生物类异物和动植物类异物。
非生物类异物,是最常见的鼻腔异物类型,通常是珠子、钉子等小物品,其中,最为危险的是纽扣电池,因其具有化学腐蚀性,会造成严重的鼻腔损伤。
动植物类异物,通常指的是花粉、种子、小枝条等,这种类型的异物会导致过敏反应和鼻炎;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也可能会进入鼻腔,从而引起剧烈的疼痛和不适感。
鼻腔异物,早期或无任何症状,直至出现单侧或双侧鼻塞、鼻出血、流脓性鼻涕、呼出气体恶臭味才被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流泪、头痛和嗅觉丧失等症状。最常见于鼻腔底部、下鼻甲下方或者中鼻甲的前方。大部分患儿在就诊时就能发现异物,而30%的患儿在检查时无法找到异物,考虑可能是异物溶解或变位所致。
异物异物,有孔就入。异物进入人体的情况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由于他们的身心尚未发育完全,好奇心重、探索欲强,特别容易发生此类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日常家居最好把回形针、纽扣电池、黄豆等小物品,放到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尤其是纽扣电池要收好。
②家长加强监护,一旦发现孩子把玩类似的小物品时,应及时制止并予以教育。
③一旦发现异物已经无法取出时,请尽快送孩子就医,以免发生意外。
异物虽小危害绝不小,家中有娃的千万别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