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走的医院”赋能基层医疗新模式 河北固安打造“321”智慧医疗体系

点击:2972时间:2025-09-01 09:35:17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推进下,“行走的医院”项目在固安县扎根发芽,为基层医疗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创新项目通过“设备下沉+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打造了集县乡村覆盖、双平台服务、跨层级联动于一体的“321”智慧医疗体系,为全县百姓构筑起一张坚实的生命守护网。

完善三级诊疗体系,搭建智慧服务全链条

为全方位解决乡村百姓“看病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难”等问题,固安县委、县政府联合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振兴与发展工作委员会、农工党中央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委员会重点打造了“行走的医院”数字化村卫生室援助项目,通过配备健康180服务系统、全科医生助诊包100套、巡诊电动车100辆以及100套定制工作服等资源设施,有效整合县、乡、村三级诊疗力量,实现全县3500余名医护人员“化整为零”编入“健康网格”,24小时为全县每一名乡村百姓送去“家门口的医院”。

在固安镇小孙郭村,村医闫海洋正通过“健康180”平台为村民王大姐发起远程会诊。这样的看病模式,正在全县进行着。村医依托数字化平台,实时上传检查数据,一旦遇到疑难病症,远程会诊即时响应,也可直接连线县级专家,必要时还能和北京上海等多地专家发起多学科会诊,逐步形成了“检查在村、诊断在县、会诊在云”的智慧医疗新生态。

项目自今年5月份正式实施以来,已选派对口专家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20余期,仅100天时间就有超过50000人次通过二维码进行“一键呼叫”接诊,累计远程会诊1760余次,借助助诊包完成检测并上传数据66000余条。

赋能双向诊疗平台,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

由于交通不便、就诊流程繁琐等原因,许多农村老年人面临外出就医困难的实际问题,就医不及时,导致小病延误、病情加重现象频发。

在渠沟镇周家务村,老人张旭光在家中感到心脏不适,便叫家人通过微信扫码“健康180中心”,呼叫了本村村医前来问诊。几分钟后,村医李鑫到达张旭光家中,利用助诊包中的设备就地为老人进行心电图检查。这个小小的背包,集成了30余项检测功能,包含彩超、心电图机、血液生化检测仪、尿液检测仪、指尖血氧仪、血糖尿酸检测仪等,其中心电图仪和彩超已升级附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将“二级医院的先进检测设备”直接送入百姓家庭。

“行走的医院”带来的,不仅是助诊包、巡诊车的硬件升级,更是通过网络平台、AI诊断、远程医疗搭建的“线上+线下”“主动筛查+预防性治疗”的智慧医疗新生态,真正打通了镇、村医疗机构与县级医疗机构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三甲医院的远程会诊通道,实现全周期精细化健康管理,时刻关注居民健康状况。

“以前做这些一定是要跑医院的,来回得半天,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查,结果还能直接连到县医院系统。”张旭光老人看着实时传输至云端的检查报告感叹道。“行走的医院”项目在固安县落地以来,像张旭光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

畅通提级诊疗渠道,激活医疗服务新动能

在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下,固安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度融入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战略,在持续推进“京医入固”、深化与北大人民医院、北京佑安医院等京津三甲医院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额外通过健康180系统每日发放100个北京等地三甲医院的专家号源,百姓不仅可以“一键呼叫”村医,还可以远程享受诊疗服务。目前,随着“行走的医院”项目深化实施,固安已打通了与北京40余所三甲医院的远程诊疗通道,让村民即便身处基层,也能实现疑难重症的“云端问诊”,逐步朝着“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慢病管理不出门”的目标迈进。

“现在不用进京排队,在家门口就能让北京专家看病,”刚刚结束问诊的冠心病患者陈先生说。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累计服务患者5.4万人次。一大批村民原先的重症获得医治,轻症得以尽早确诊、医治,众多慢性病得到有效管控。“行走的医院”项目借助硬件配置、远程问诊、技能培训,既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远”的现实问题,也从根本上提升了基层医疗的“造血能力”,是推动乡村医疗普惠化、精准化的有效实践。

“老百姓可以通过‘180’,一个电话就可以得到质优价廉的治疗,这是固安破解基层医疗资源不均衡等难题的关键一步,让群众在共同富裕路上有了更坚实的健康保障。”固安县委书记韩金虎说。

“行走的医院”项目在固安县落地以来,开创了“急救120、看病180”的全新就医模式,不仅进一步畅通了基层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完善了县域内分级诊疗体系,助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诊疗服务层面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坚实的健康保障。

标签: 品牌动态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