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及医治 溃疡性结肠炎的医治现状及远景

点击:0时间:2025-09-03 08:28:11

郭芳+++++金世禄+++++刘宝珍++++齐艳美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直肠缓慢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多呈重复发作的缓慢病程。本病医治难度大,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被WHO列为现代难看病之一。现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医治办法多样,呈现了许多新技能如生物靶向医治、干细胞移植等,现将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讨发展进行总述。

[要害词] 溃疡性结肠炎;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按捺剂;微生态制剂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90-0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没有完全说明、病变规模首要累及结直肠的缓慢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现在被广泛认可的影响要素包含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1]。UC患者肠道危害首要侵及黏膜及黏膜基层,呈弥漫性连续性散布,以缓慢、重复发作为特色。临床上常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首要就诊原因及临床表现。现在现代医学以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按捺剂三大类药物医治为主,并注重新技能的开发与研讨,呈现了干细胞移植、生物靶向医治等新技能的试验与推行,现就有关UC的医治现状及远景作扼要总述。

1 一般性医治

医治原则以尽早操控发作,长时间保持缓解,防止复发和并发症为主,并留意合理饮食及养分物质的弥补,防止体力劳动。活动期患者应做到充沛歇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待病况好转后可改为富含养分的少渣饮食。病况严峻者乃至需禁食,并给予完全胃肠外养分医治。留意心情动摇对患者疾病的影响,可予以心思引导医治。关于腹痛、腹泻患者,可给予恰当的解痉、止痛、止泻药物医治,但在运用抗胆碱能药物或止泻类药物时,应稳重,需权衡利弊,如关于危重症患者应禁用,因其具有诱发中毒性巨结肠的风险。关于下消化道出血严峻的患者,可加用止血类药物联合医治;关于重症并继发感染患者,应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活泼抗感染医治。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发作时,可给予输血、输注人血白蛋白等对症支撑医治[2]。

2 药物医治

2.1 氨基水杨酸

临床上常用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包含柳氮磺胺吡啶(SASP)、5-氨基水杨酸(5-ASA)等[3]。此类药物首要用于医治轻、中度UC患者或重度UC经糖皮质激素医治已有缓解的患者,其效果机制是经过改动肠道微生物体系、黏膜内前列腺素的组成及电解质的交流,将炎性介质阻挠之后再组成开释,然后阻挠黏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杀伤效果。

临床研讨显现,SASP能按捺UC的急性发作,并且延伸其缓解期,但由于SASP含磺胺吡啶,因而厌恶、吐逆、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响及头痛的发作较多见,别的粒细胞削减、本身免疫性溶血、男性不育症、叶酸缺少及肾毒性等不良反响也常发作。5-ASA首要经过搅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按捺白三烯与前列腺组成而在部分发挥抗炎效果,因而其毒副效果较小,逐步成为替代SASP医治轻、中度UC的首选药物。临床试验将5-ASA肠溶片医治UC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运用SASP医治UC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成果发现两组总有功率相仿,别离约为70.1%、67.8%;但5-ASA的完全缓解率较SASP高,5-ASA约为29.5%,而SASP约为13.3%;5-ASA的不良反响发作率较低,约为11.5%,而SASP不良反响发作率约为23.3%,高于5-ASA[4]。以上数据有力的证明晰5-ASA运用于医治UC的优越性,但5-ASA价格较SASP高,患者依从性较差,随访显现症状缓解后停药现象较常发作,因而患者常因症状重复而就医。

2.2 糖皮质激素

2012年的《我国炎症性肠病确诊与医治的共同定见》(以下简称共同定见)[5]。引荐关于中、重度UC,糖皮质激素为一线药,用于疾病的诱导缓解,其效果机制为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安稳细胞及溶酶体膜、调理免疫功用、削减炎症细胞滋润,一起可阻断白三烯、前列腺素的血管活性物质的开释,然后按捺炎症反响。用药按泼尼松0.75~1 mg/(kg·d)给药(其他类型全身效果激素的剂量按相当于上述泼尼松剂量折算),抵达缓解后开端逐步缓慢减量至停药,一般3~4个月停药,最多不超越半年[6],留意快速减量会导致前期复发。激素无防备UC复发的效果,加之长时间运用糖皮质激素会呈现满月脸、萎缩纹、骨质疏松、机遇性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高血压、糖尿病、儿童成长发育缓慢、白内障、青光眼及肾上腺皮质功用减退等严峻不良反响,因而不引荐长时间用药[7]。

现在用于医治UC的糖皮质激素的常用剂型包含口服制剂、静脉制剂和部分制剂。关于直肠型、直乙结肠型及左半结肠型UC患者常运用激素部分灌肠医治,而全结肠型患者则以静脉给药为主,也可口服给药。传统运用糖皮质激素作为UC诱导缓解的医治药物对错常有用的,可是保持医治无效,且激素依靠现象临床常见。

2.3 免疫按捺剂

继续存在的肠黏膜免疫失调是UC发病的要害[8],免疫按捺剂发挥效果是经过不同机制按捺T淋巴细胞激活与增殖,下降细胞毒性T细胞的效果,然后按捺免疫反响性炎症[9]。免疫按捺剂首要用于水杨酸制剂或糖皮质激素医治无效及运用糖皮质激素后呈现毒性反响或长时间继续依靠运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在最近几年中研讨最多的免疫按捺剂有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最常运用于UC医治中的是硫嘌呤类药物,AZA欧美引荐的方针剂量为1.5~2.5 mg/(kg·d),有以为亚裔人种剂量宜偏低如1 mg/(kg·d),对此没有抵达共同。

免疫按捺剂具有细胞毒性效果,长时间运用可引起肝、肾功用危害及骨髓造血功用妨碍等严峻的不良后果[6],因而需谨慎运用。

2.4 微生态制剂

现在,尽管U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都研讨者以为其致病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必定相关性。因失调肠道菌群所发作的短链脂肪酸削减,而肠道硫化氢发作增多,导致上皮细胞养分失调、能量代谢受损,进一步构成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肠黏膜屏障功用缺点等不良后果,破坏了肠道的免疫屏障功用,因而医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常加用微生态制剂,恰当地给患者弥补微生态制剂能改动肠道微环境,能有用增强肠道免疫功用[10]。

有研讨报导,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是肠道内的益生菌种,恰当弥补这类菌群能促进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成长繁衍,有利于保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阻挠致病菌或病毒侵入,减轻和缓解肠道炎性反响,防治UC[11]。一旦患者体内的肠道环境发作改动,会很不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生计,因而UC患者肠道内这两类菌群的数量会显着少于正常人[12]。研讨发现UC患者肠道中存在菌群失调,选用双歧杆菌、肠球菌、嗜酸乳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佐惯例医治UC患者41例,临床症状评分、结肠黏膜炎症评分均显着减轻。王旭霞等[13]经过对大鼠UC模型的研讨发现,在运用双歧杆菌医治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显着下降,然后证明双歧杆菌能够按捺细胞因子排泄,下降肠道通透性,对肠道黏膜起维护效果。

3 手术医治

依据《共同定见》[5],UC手术医治的必定指征是消化道大出血、肠穿孔、癌变及高度疑为癌变者,相对指征为活泼内科医治无效的重度UC患者及兼并中毒性巨结肠内科医治无效者,关于内科医治效果欠安和/或药物不良反响已严峻影响生计质量者也可考虑外科手术。依据UC的特色,将全结肠及直肠切除,去除UC发病的靶器官,UC即可治好,因而,UC的手术办法首要是全结肠加直肠切除术。切除大部分病变的结肠后患者的消化功用可能会遭到严峻影响,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易在肠道内堆积成残渣并诱发肠道炎症。全结肠直肠切除术后结肠吸收水分的功用损失,患者术后腹泻严峻,如直接进行回肠肛管符合,水样泻不光给患者日子带来极大的不方便,并且要挟回肠肛管符合口的安全,还可诱发养分不良、水电解质丢掉过多等并发症的发作,因而,是否手术、何时手术,弹性空间很大,需求消化科、胃肠外科与患者及其亲属一起商议决议[14]。

4 中医中药

现在中医中药医治UC的常用办法有中药保存灌肠、中药内服、中药内服加灌肠法等[15]。研讨发现,云南白药关于医治UC的腹痛有必定的临床效果[16]。云南白药具有止血化瘀、消肿解毒、活血止痛之成效,现代药物动力学进一步研讨标明,云南白药能调理微循环妨碍,按捺血栓构成,疏通血脉,下降血液黏稠度,然后使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通滞祛瘀[17];此外,对促进血管内皮成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生成有显着效果,一起能对立多种致炎因子构成的炎症危害,经过以上药理效果加快结缔安排及血管增生,促进危害的肠黏膜安排修正,抵达促进创伤愈合的效果,因而,对医治UC腹痛有必定成效,也是临床上较常运用于口服或保存灌肠医治UC患者的辅佐药物之一。此外,针灸、按摩等中医医治办法在UC的医治方面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有研讨经过针刺足三里、中脘、上巨虚等穴道,合作灸神阙的办法医治UC 62例,总有功率可达100%;选用按摩办法医治UC 65例,其间治好12例,有用49例,无效4例。跟着中医药研讨开发的迅速开展,中医在UC医治中的长处(效果杰出、相对价廉、毒副反响少等)越来越凸显出来,且其医治远景宽广[18],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医治办法,值得推行与研讨。

5 生物靶向医治

在UC患者炎症肠黏膜安排内有很多激活的淋巴细胞滋润,表达高水平的免疫辅佐信号分子、细胞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整合素及排泄高水平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生物医治的靶点就是关闭这些黏膜炎性通路,阻断炎性进程[19]。近年,研讨最多、效果比较必定的生物医治药物就是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抗体药物。因TNF-α在T细胞依靠的肠道炎症中起重要的促进效果,因而成为细胞因子网络中的要害致病要素。有学者规划经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粪便提取物中细胞因子的浓度,发现TNF-α在疾病活动期粪便提取物中的浓度较对照组显着升高,而病况缓解后下降,与相关报导在UC患者的血液及粪便中TNF-α浓度和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性的成果共同。有学者用结肠灌洗液做标本,发现UC患者的结肠灌洗液中,TNF-α等较正常对照组发作显着增多,此观念亦支撑TNF-α在肠道炎症期较为活泼的观念。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抗体药物是使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能与TNF-α特异性结合,阻断TNF-α生物学效应的发挥,然后抵达阻断炎症的意图;一起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构成也促进了机体对TNF-α的免疫铲除进程。TNF-α单克隆IgG抗体不光能有用而快速地中和TNF-α,一起还能削减致炎细胞因子及抗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开释,因而可显着改进UC的症状,下降反响疾病活动性的各项目标[20]。现在抗TNF-α单克隆抗体用于医治UC患者已获得很好的效果,以TNF-α为靶向医治已成为UC医治的新思路。

6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繁衍和多向分解潜能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s)首要来源于中胚层,存在于结缔安排和器官间质中[21]。有学者曾对MSCs的旁排泄效果打开研讨,成果标明其具有参加安排愈合及旁排泄的效果。来源于骨髓的MSCs被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其相同承继了干细胞的多向分解潜能及自我更新的生物学特性;2008年,有学者报导了BMSCs移植医治UC大鼠的试验,发现BMSCs能够定植入肠黏膜,并发挥修正受损的肠黏膜安排的成效。2009年,Wei等[22]也做了相同的试验,将BMSCs移植入UC大鼠的肠道黏膜安排中,检测发现结肠溃疡黏膜基层BMSCs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正常安排,亦可证明BMSCs能够在肠黏膜安排中增生繁衍,这与其他学者的研讨成果共同。以上成果标明BMSCs能够经过某些途径,定向搬迁并定植于肠道黏膜的受损部位,然后发挥其多向分解潜能及自我更新繁衍的效果,并抵达医治和修正受损安排的成效,因而,可使用BMSCs的这一功用,将其移植入UC患者的肠道黏膜中,BMSCs移植后可分解为肠道上皮细胞,而BMSCs衍生出的细胞往往会集合在肠道炎症反响危害区,并分解为相应的安排细胞进行修正,然后抵达促进危害安排黏膜修正的成效。将MSCs移植后经过受损部位炎性因子的趋化效果,如成长因子、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向危害部位定向搬迁的特性称之为BMSCs所特有的归巢特性[23]。

别的,BMSCs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理性的特性。众所周知,UC的发病机制首要与本身免疫失衡、肠道菌群失调、环境、遗传及基因易理性有关,因而可使用干细胞高度的再生分解潜能及免疫调理活性,将外源性BMSCs经过干细胞大循环抵达肠道,并定植于肠黏膜隐窝的肠上皮祖细胞久居部位,被诱导分解为肠道干细胞,于肠道炎症反响部位发挥免疫调理效果,以削减本身免疫反响的发作。

由此可见,BMSCs移植能为医治UC供给足量的肠黏膜干细胞,为修正受损的肠道黏膜屏障供给足够的物质基础,为完全治好UC做出重要确保。这一理论的提出也为医治UC指明晰新的方向,但仍然有待于更多的病例研讨与随访,有待于临床实践与研讨。

7 其他

跟着医疗技能的前进与开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及医疗办法的研讨运用于UC的医治中,现在UC的医治除上述所述医治办法外,临床上还常常用到一些药物的联合医治,如抗生素、促黏膜修正剂、钙离子拮抗剂等。研讨发现,血栓素组成酶按捺剂、H2受体阻滞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系自由基消除剂及免疫球蛋白亦可运用于UC的医治中,但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科学试验。别的,高压氧医治的运用也遭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亦需求进一步研讨与推行[24]。

8 结语

近年来我国U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讨报导,近10年来国内UC的患病率是前10年的3倍之多,因而,对UC的研讨与医治也越来越遭到人们的重视。期望跟着新技能、新办法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UC不再是困扰医学界及患者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王艳芬,张建民.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要素[J].医学研讨与教育,2010,27(3):57-60.

[2] 洪振宇.西医医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和发展[J].我国医药攻略,2013,11(3):43-44.

[3] 张智峰,段志军.巴柳氮、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医治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荟萃剖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30):3164-3468.

[4] 陈文华,黄国栋,方承康.溃疡性结肠炎现代医学研讨发展[J].我国医药科学,2011,1(7):51-53.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确诊与医治的共同意(2012年·广州)[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18-831.

[6] 朱芳丽,李秀荣,张晓岚.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医治发展[J].临床药物医治杂志,2010,8(1):33-37.

[7] 范如英,盛剑秋,赵晓军,等.糖皮质激素对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剖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6):508-509.

[8] Kuchrzik T,Maaser C,Lügering A,et al.Recent understanding of IBD pathogenesis:implications for future therapies[J].Inflamm Bowel Dis,2006,12(11):1068-1083.

[9] 樊慧丽,陈玉梅.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和医治发展[J].我国全科医学,2012,15(2):228-230.

[10] 朱柏桂,陈中和,张梅.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讨论[J].药物与临床,2013,51(8):38-42.

[11] 李坤,张彩凤,夏永华,等.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医治效果及效果机制研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4):336-339.

[12] 陈瑞红,李远发,杨新,等.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的体系点评[J].胃肠病学,2012,17(4):221-225.

[13] 王旭霞,赵曙光,刘振雄,等.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8):621-623,694.

[14] 朱维铭.炎症性肠病外科医治及其机遇[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5):362-365.

[15] 钟鸣,钟柠泽.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医治发展研讨[J].我国医药攻略,2013,11(3):475-476.

[16] 王占华,海燕,李鹏,等.云南白药胶囊医治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的临床调查[J].我国名族医药杂志,2012,18(1):17.

[17] 吴巧思.云南白药胶囊医治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的效果调查[J].我国医药攻略,2013,11(2):270-271.

[18] Liu G,Zhu YH.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Shensi Zhixue decoction[J].Chin J Pract Chin Modem Med,2009,22(20):1550-1554.

[19] 徐燕,何树泉,李洪亮.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黏膜免疫细胞研讨发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1):156-160.

[20] 马俊方,陈平南,孔超美,等.靶向NF-κB医治炎症性肠病[J].世界消化病杂志,2012,32(8):222-225.

[21] 顾嫣,冉志华.骨髓干细胞医治炎症性肠病的研讨发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10):889-892.

[22] Wei YM,Nie YQ,Lai JY,et al.Comparison of the population caopacity of hematopoietic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experimental colitis rat mode[J].Transplantation,2009,88(1):42-48.

[23] 李海锋,赵振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医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讨发展[J].临床医学实践,2013,22(6):449-453.

[24] 孙芳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医治发展[J].我国医药攻略,2012,10(12):446-447.

(收稿日期:2014-09-16 本文修改:李亚聪)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