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欠好调度 耳穴压丸防治抗结核药化疗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调查
顾叶华+金咏梅+祝旖旎
结核病是我国要点操控的四大流行症之一,也是全球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1]。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担负国家,结核病疫情虽有所下降,可是结核病担负仍十分严峻[2]。抗结核药物是医治结核病的根本途径,能否顺利进行抗结核药物的运用决议医治的胜败。但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响严峻,最常劳累的器官是胃肠道体系(28.9%)和肝胆体系(23.7%)[3]。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响多发作在医治后1周~3月内,1~2周内为高峰期[4]。本研讨对耳穴压丸法防治抗结核药所造成的的胃肠道不良反响进行了调查,陈述如下。
1 目标与办法
1.1 病例挑选
本研讨取得上海市浦东新区肺科医院医学道德委员会赞同。病例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该院结核科病房收治的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共11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入医治组及对照组,每组58例。
归入规范:① 榜首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初治患者(既往未经抗结核医治,或抗结核医治时刻少于1个月者)。② 无贴压禁忌证,耳穴皮肤完好,患者赞同并合作。③ 无心、肝、肾等严峻疾病。④ 院内医治大于2周。⑤ 年纪18~65岁。⑥ 具有较好依从性。
扫除规范:① 妊娠、哺乳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② 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有过敏史者。③ 兼并有心、肝、肾、造血体系等严峻原发性疾病及功能障碍者。④ 对王不留行籽过敏或不能耐受压丸者。
1.2 确诊规范
继发性肺结核的确诊参照《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施行工作指南(2008)》的规范[5]:① 3次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② 痰涂片阴性,结核菌素(PPD)实验强阳性。③ 痰涂片阴性,结核分枝杆菌别离培育阳性。契合①②③中任一项,并伴有咳嗽、咳痰、血痰或咯血等症状,一起胸部印象学查看显现与活动性肺结核相符的病变者。
1.3 医治办法
医治组和对照组均选用肺结核国家标化医治计划2HRZE/4HR:异烟肼片(H)0.3 g/d,利福平胶囊(R)0.45 g/d,吡嗪酰胺片(Z)1.5g/d,乙胺丁醇片(E)0.75 g/d,HRZE计划医治2个月为强化期,HR计划医治4个月为稳固期。对照组在化疗开端后加服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出产),10 mg/次,每日3次,口服2周;医治组在化疗开端后加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医治。在操作前期、中期别离对职责护理进行训练,到达对耳穴压丸操作办法及胃肠道症状点评的同一性,别离取双耳的胃、脾、神门、皮质下4耳穴为主穴,肝、肾为辅穴;王不留行籽胶布贴在选好的穴道上,笔直按揉,以患者能感到穴道部位酸、麻、胀、热为准。嘱患者自行逐穴按压,每次每穴按压2 min,每日3次,隔天替换1次王不留行籽胶布,1 周为1 个阶段,调查2 周。记载两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开端时、医治1周后和2周后的厌恶、胃脘不适、吐逆状况以及进食状况;监测医治开端时、医治1周后和2周后的肝功能危害状况。
1.4 效果点评
1.4.1 消化道症状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响分级规范》,记载医治后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响的程度(表1),核算消化道不良反响发作率。
1.4.2 肝功能 别离将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的检测值与正常值上限(ULN)[7]比较, 2ULN2ULN为中度肝危害; ALT>5ULN或/和TBIL>5ULN为重度肝危害。
1.5 统计学剖析
选用SAS 9.1.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剖析,计量材料选用t查验,计数材料选用χ2查验。
2 成果
2.1 一般状况比较
医治组在2016年2月、4月各失访1例,对照组在2016年3月失访1例,3例均为回来客籍医治。两组患者的性别、年纪差异均无统计学含义(表2)。
2.2 消化道不良反响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医治开端时、医治1周后和2周后消化道不良反响发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含义(P值均>0.05)。但医治后1周后消化道严峻不良反响发作率差异有统计学含义(表3、表4)。
2.3 肝功能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重度肝损发作,医治1周后和2周后肝损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轻度、中度肝损的发作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含义(P>0.05),见表5。
3 评论
抗结核医治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响,尤其是消化体系的反响可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肺结核最终的效果[4],减轻抗结核医治时的消化体系不良反响,进步医治的依从性十分重要。
耳穴疗法是经过耳廊确诊和医治疾病的一种共同办法,是指在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指导下,经过影响或查看耳穴到达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在临床运用广泛。耳穴贴压法关于消化体系疾病有必定效果,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切当,在改进上腹部痛苦、腹胀、嗳气方面优于西药多潘立酮[7]。一起,耳穴敷贴联合时辰化疗医治非小细胞肺癌较时辰化疗及惯例化疗能显着减轻患者化疗胃肠道不良反响[8]。在防治肺癌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响方面亦具有杰出效果,可削减止吐药物的运用,患者耐受性好,可进步患者的日子质量[9-10]。
《内经》以为耳与经络的联络十分亲近。如《靈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许多学者经过很多的临床调查及经络感传法、耳廓染色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等各种实验研讨,证明了耳廓与机体内脏、五官及体穴等存在着经络感传的联络[11]。实验证明,胃电可反映胃部疾病的状况[12],而耳穴可影响胃电,其机制或许与其引起的神经激动传至中枢后竞争性抑制了其他病理振奋有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