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医学 医学奇葩说藏医
徐作生
本年4月,我在古丝绸之路川、藏、尼(尼泊尔)段调查时,途经拉萨,有机会对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藏医进行了采访。
藏医开展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藏胞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就逐步知道到了一些植物的药用功用;在打猎过程中,又逐步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公元前三世纪,藏医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据藏医史料记载,西藏最早盛行的一种医学叫《本医》,其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首要靠三种疗法,即放血疗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来看病。一起,还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糟医治外伤等。公元六世纪始,从内地传来了医学和地理历算;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四百零四种病方,五种确诊法,六种医疗器械”,以及四种医学论著。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时又带来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
玉妥·云登贡布是吐蕃王朝时期最超卓的医学家,是藏医学理论系统的奠基人。他走遍西藏各地,广泛收集和研讨民间医方,还屡次赴内地五台山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拜中外名医为师。他结合中外医学效果,编著了三十多部医学论著,然后形成了藏医的一整套系统。藏医学的首要医典《四部医典》,相传即为玉妥·云登贡布编著。
据自治区藏医院院长占堆介绍,藏医把人体的生理功用归纳为“隆”(指气、风)、“赤巴”(指火)、“培根”(指粘液)三大要素。“隆”在人体中的功用是气血运转、肢体活动和分化食物等等。“赤巴”就是胆汁,在人体内的功用是调理体温、坚持气色、生才智、助消化等等。“培根”即涎液,在人体内的功用是供养分、长脂肪、促睡觉等。
躲藏以为,以上三种要素的机能如果在人体内坚持了平衡,人就健康,反之,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在院长的举荐下,我访问了喇嘛身世的内科主任医师班丹登增。班丹本年68岁,高高的身躯,背微驼,皮肤黑黑的,额上刻满了年月留下的皱纹。他从小落发于日喀则的一座喇嘛寺庙,6岁即随老藏医上山采药。因为他天资聪颖,吃苦好学,18岁那年被寺内坎布(方丈)引荐到拉萨门孜康(十三世喇嘛开办的医算局)去学习医药理论。因为他医术精深,班禅大师遂召他为保健医师。我发现班丹给患者看病时,先要搭脉,看舌苔,必要时还要嗅患者的尿液气味。班丹告诉我,藏医的确诊,选用“望、摸、问”的办法,这同中医有相通之处。把脉时,一起以寸、关、尺配属五脏六腑。并且,藏医十分注意“尿诊”,因为患者的尿液,其气味和色彩,均与正常人不同。
据院领导介绍,班丹不只医术好,医德也高。为了救治一些重危患者,需求一些宝贵药品,有些患者一时拿不出钱,班丹知道后,就把政府奖赏给他的建房补助费垫上。这使患者大为感动。1991年,班丹以他的超卓成果被评为自治区优异专家。
在藏医院采访时,我看到许多喇嘛和藏胞只凭一张乡、镇或村委会的证明,就可免费看病取药。院领导告倾诉,来藏医院看病者,除掉公营企事业单位员工外,大凡喇嘛、尼姑、农牧民或无工作的城镇居民,皆可得到免费医疗。其间,挂号费及宝贵药费自理。仅以自治区藏医院一家核算,国家拨款数额逐年添加,近年己达300多万元。
一些闻名的老藏医,也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他们有的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有的被列入(今世名医>词典,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因为藏医药的共同效果,远道慕名而来的求医者川流不息。无论是金发碧眼的老外,仍是远道而来的牧民,只要是患者,都可以从这儿得到耐性、详尽的诊治。此外,自治区藏医院医务处还成立了邮购组。负责处理国内外患者求治、求药信函,邮购组依据患者信中供给的病况,通过商量研讨后,逐个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