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至上 防患未“燃” | 河北燕达医院成功开展2025年院级消防应急演练
8月21日15时30分,河北燕达医院住院楼7层西区 “火情”突发,警报骤然响起。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随即展开,200余名医护人员、安保、后勤及行政人员紧密协作,仅用 6 分钟便高效完成预警、灭火、疏散、救治与安置全流程处置。此次院级消防应急演练的成功举行,也为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画上了圆满句号。
在这场实战演练中,各环节响应迅速、衔接顺畅,上演了“教科书式”救援。演练开始30秒内,病区便完成“第一响应”:值班护士迅速按下手动报警按钮,并切断非消防电源;微型消防站队员则以3秒穿戴好防火服、5秒连接水带的速度,精准压制住模拟起火点。
1分钟时,院级指挥体系高效激活。总指挥李海玲院长宣布启动《河北燕达医院火灾应急预案》,“1+6”应急矩阵(涵盖灭火、疏散、救援、警戒、通讯、后勤、舆情等方面)同步启动,对讲机频道瞬间“满格”,信息传递高效无阻。
3分钟内,人员疏散实现零伤亡。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采取了精准的疏散方式:重症卧床患者由3人医护“生命突击队”经消防专梯快速转运至1层“安全岛”;行动不便的轮椅患者通过楼梯间“接力转运”,每5级台阶都设有专人接应;普通患者则沿东西双向楼梯有序撤离,全程结合语音提示与手势引导,无一人出现逆行情况。
6分钟时,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员完成清点。灭火组采用“双水枪交叉掩护”的方式,队员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深入“火场”救出“被困人员”;救护组在安全区搭建起“临时ICU”,对3名“吸入性损伤”模拟患者及时实施气管插管、吸氧及心肺复苏;后勤组也顺利完成电梯迫降、电源切换、消防泵加压等工作,确保“生命通道”不断电、不卡梯、不缺水。
此次演练在细节处尽显专业考量。“模拟起火点”仅模拟火苗而无烟雾,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伤情”实行分级救治,通过红(危重)、黄(中度)、绿(轻度)标识卡精准引导救治,杜绝“一窝蜂”抢救的混乱情况;为特殊患者配备闪光震动报警器,保障“无声”疏散中特殊人群不掉队;通讯组借助5G对讲系统将火场画面实时回传至门诊2楼应急指挥室,实现了高效的“隔空”调度。
医院始终坚持以演促防,将演练成果固化为常态化安全管理机制。在微型消防站升级方面,计划年内达成“六个一” 标准(一套防火服、一盘水带、一把水枪、一具灭火器、一支应急手电、一台对讲机)的全面覆盖,实现24小时“秒级响应”。
演练结束后,总指挥李海玲院长在住院楼西侧广场对整齐列队的参演人员进行总结点评。她表示:“本次演练高度贴近实战,流程清晰、科技赋能,有效检验了多部门协同作战能力,为医院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安全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全院职工须以此为契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应急能力。针对演练暴露的薄弱环节,须立行立改,确保安全措施落地生效。通过常态化演练,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患者与职工的生命安全构筑坚实屏障。”
此次河北燕达医院院级消防应急演练,不仅是对医院应急处置能力的一次全面实战检验,更是医院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未来,医院将持续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力打造“平安医院”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