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调养脾胃是关键!和胃整肠丸温和守护!
刚入秋没几天,不少人就发现肠胃开始“闹脾气”,吃点东西就腹胀得像揣了个气球,饭点没食欲,大便不成形等。其实这不是肠胃娇气,而是秋冬脏腑本就容易变弱,稍不注意肠胃就会不适。今天就聊聊秋冬脾胃易出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科学调理。
秋冬脾胃为啥总“掉线”?
很多人觉得脾胃不适是“吃错东西”,但秋冬的气候变化才是主因。一是气候刺激,气温下降且早晚温差大,寒气易通过口腔、腹部侵入,脾胃喜暖怕寒,遇寒后消化功能变慢,食物堆积易致腹胀、没胃口。二是进补不当,“秋冬进补”的说法让很多人急着吃羊肉、喝浓汤或盲目吃补品,超出脾胃消化能力,反而越补越虚。
遵循养胃三部曲,温暖安稳过秋冬
秋冬时节,脾胃尤需温和养护。饮食上,建议多选择小米、南瓜、山药、红薯等易消化的食物,可暖身养胃;体质偏寒者可适量添加生姜、桂圆,但需注意用量以免上火。三餐宜规律,避免因懒觉省略早餐或深夜进食,推荐早餐热粥、午餐充足、晚餐早简,并细嚼慢咽、每餐七分饱,为脾胃减负。
作息方面,应顺应“秋冬养阴”,尽量在晚11点前入睡、早7点起床,午间可小憩15-20分钟,避免熬夜损耗阳气。运动则以温和为佳,如慢走、太极、八段锦等,每日30分钟为宜,可选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气温较高时进行,既促进循环又防受凉。
此外,秋冬时节,最宜用温暖的食物滋养脾胃。在此推荐三款简单易做的养生药膳:山药小米粥温和养胃,适合作为早餐开启元气一天。茯苓鸡汤健脾祛湿,能为身体温和补益。南瓜红枣蒸百合清甜润燥,可作为健康的午后甜品。适当摄入这些药膳,能由内而外呵护脾胃,助力安稳过冬。
若已出现腹胀、拉肚子等肠胃不适,可试试和胃整肠丸,和胃整肠丸对肠胃不适、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胃痛肚子痛缓解效果很好,和胃整肠丸含颠茄提取物、木馏油、丁香、肉桂、甘草、薄荷脑等中药成分,温中和胃、理气止痛,其中,颠茄提取物属于抗胆碱类药物,可松弛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快速缓解疼痛。而木馏油可抑制肠道异常蠕动,减少肠液的过量分泌,速效止泻。和胃整肠丸主要用于邪滞中焦所致的恶心、呕吐、纳差、胃痛、腹痛、胃胀、腹胀、泄泻[1],不仅能够快速缓解呕吐、腹泻、急性肠胃炎等症状,还具有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发生肠胃不适时,可温开水送服,成人每次4-6丸,小儿减半,每日3次。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哺乳期妇女、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孕妇慎用[1]。
特殊人群脾胃养护注意事项:
秋季是调养脾胃的黄金期,但不同特殊人群在“养脾胃”时需因人而异、精准调理,避免盲目进补或饮食不当反而伤身。
①老年人:温和调养,防寒固本
饮食宜以温热、软烂为主,如山药粥、百合红枣粥
建议少食多餐,配合慢走、散步等,以健脾益胃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和背部,防止寒邪侵袭损伤脾胃
②慢性胃肠病患者:规律养护,助力消化
饮食规律、温和,避免辛辣、生冷、过甜及油腻食物
可选用砂仁、白豆蔻、茯苓、山药等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药材入膳
宜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饭后适当散步,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
③代谢性疾病患者:清补为要,科学控负
饮食需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食物,不宜盲目进补
推荐选用山楂、茯苓、陈皮、薏米等清补类食材,辅助身体代谢
应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以“清补”替代“滋腻补益”
因此,从现在开始吃暖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再结合自身情况调整,才能慢慢养好脾胃。养脾胃非一日之功,坚持下去,不仅秋冬少遭罪,来年春天也能拥有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