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并发症
刘 沛
骨质疏松症患者因为骨密度下降,骨骼的强度削弱,因此易发作骨折。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椎;骨盆、股骨上段、桡骨远端、肋骨等部位亦较常发作。
依据剖析,本病兼并椎体紧缩骨折者占44%。骨折常为多发性,常发作于第12胸椎与第2腰椎之间。急性胸腰椎骨折可由细微外伤引起,但有许多病例是自发性,乃至在卧床时亦可发作骨折。由骨折发作的痛苦常向侧方和前方放射,患者可有肋间神经痛或有相似心绞痛的胸骨后痛苦。也可引起上腹部痛苦、厌恶及轻度肠麻木。腰椎骨折可致双侧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影响膀胱、直肠的正常功用,导致大、小便功用障碍。骨折愈合后,因为胸椎生理性后凸添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致使肋弓和髂嵴距离缩短,乃至彼此触摸或重迭,致躯干短缩,驼背变形及活动受限。严重者胸廓发作变形并引起呼吸运动受限。由此可影响心肺功用并可导致肺部重复感染。
发作于晚年患者的髋部骨折亦多与本病有关。常见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前者常或许发作股骨头缺血坏死而严重影响肢体功用。股骨粗隆间骨折假如医治不妥,亦可发作患肢短缩及髋内翻变形等不良后果。此外,因为细微的外力作用导致桡骨远端骨折,细微的碰击、揉捏乃至用力咳嗽而发作肋骨骨折,亦多为本病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表现出腰椎前凸削减和腰骶角增大。这种反常的姿态导致腰骶部劳损,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痛苦与活动有关,直立后伸时痛苦加剧,仰卧时痛苦减轻。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另一主要症状是背痛。多见于胸背及下腰段,主要是因为背肌痉挛所造成的。它与骨质疏松的程度不成正比。脊柱的前屈、后伸和震击都会加剧痛苦。有的患者表现为背部弥漫性痛苦,多见于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查看可发现沿脊柱有弥漫性压痛,需要和多发性骨髓瘤、转移性骨肿瘤及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加以辨别。本病引起的痛苦通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