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祖望治耳鸣方剂 名医干祖望的百岁人生
谭珊珊
可能有不少人知道,医师是一种相对比较辛苦、比较劳累的作业,尽管可以协助许多患者免除病痛,可往往“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往往免除不了自身的病痛。医家自身长命者好像不多,而国医大师、全国闻名中医药学家干祖望教授却活了104岁。干祖望教授有一句名言:“医人首要医己,一个无病的人,才干做个胜任的医师。”干老不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只治病救人,并且十分注意自己事必躬亲。80多岁时,他还能大气不喘地爬16层楼去病房查房。后来他年过百岁,被尊为“百岁名医”时,也一向坚持在医疗榜首线。
医者天保九如,这是很不简单的。干祖望教授是怎么成为“百岁名医”的呢?话要从头说起。
1912年9月,干祖望出生于江苏省金山县张堰镇(现属上海市)的一个书香门第,5岁入私塾。1929年,17岁的他被祖父送入嘉善名医钟道生门下学徒,他平常除了跟师待诊,还要做扫地、挑水、擦灯罩、配方、磨药等杂事。为了学习医治急性喉堵塞患者施救经常用的捉拿术,他苦练“三指抓坛功”。22岁时,他学成出徒,在金山县张堰镇挂牌行医,以外科为主,医治外伤所敷药膏满是他自己用麻油熬制的,因为疗效显著,备受欢迎。1935年,干祖望进入上海东亚医学函授学校学习4年,取得毕业文凭。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卫生防疫作业差,每年都有“疫喉”盛行,干祖望凭仗熟练的捉拿技能,合作中药内服、外敷,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成为当地有名气的中医。1947年,干祖望任松江中医公会理事、江苏省中医师公会监事。1952年,干祖望到北京进修学习,逐渐了解西医耳鼻喉科的解剖、生理、病理常识;把握了对耳鼻喉科疾病的查看手法和确诊办法。尔后,他在国内首先选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医治耳鼻喉科疾病,取得了单凭西医无法到达的杰出医治作用。1956年,国医大师叶橘泉赏识干祖望的才调,将他调入江苏省中医院作业。1972年,干祖望创办了江苏省中医院中医耳鼻喉科,后被卫生部确定为榜首个国家中医耳鼻喉科医疗中心,他也成为我国中医耳鼻喉科学创始人。
干祖望终身为中医药作业煞费苦心,在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中,他无偿奉献出自己多年研究出来的验方,制成鼻渊合剂、参梅含片、鼻敏合剂、五味子合剂、黄柏滴耳液、口腔溃疡膜等院内制剂;并亲身掌管建立和辅导了“嗓音病专科门诊”、“变态反响性鼻炎专病门诊”、“鼻窦炎专病门诊”、“口腔溃疡专科门诊”等小组。198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建立“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由干祖望任主任委员。
说起干祖望健康长命的缘由,好读书好像可以算作一条。读书可以让人心气内敛,凝思静气,有利内涵涵养。干祖望终身节省,最大的喜好就是藏书和读书,他把大部分节省下来的钱都花在购书上了。他曾写下“人瘦因作业,家贫为买书”的对联,人们送了他一个“书痴”的雅号。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茧斋”,意思是说,书房小得如蚕茧一般巨细,书房四周都是书,好像茧壳;自己在书房中读书、著书,好像蚕相同在吐丝做茧。他的藏书丰厚,除了中医专业书籍以外,四书五经、梵学道教、天文地理、古史今说、格律诗词、辞书字典等包罗万象,其间更有不少珍本、善本的线装书。1990年元旦,南京文化界评选“藏书状元”,干祖望荣登榜首,荣获“金陵藏书状元”称谓。
关于摄生,干祖望有自己独特的见地。他从前说过,他之所以可以高寿,诀窍就在于他的“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摄生法。
童心,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所以昭公十九矣,犹有童心。”即儿童一般的心境,引申为赋性纯真,心地善良纯真,没有不正当的主意,像孩提相同天真无邪没有烦恼。这是被历代摄生家推重的健康长命榜首要务。干祖望一直坚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不被尘俗污染,这是他长命的主要原因。蚁食,即像蚂蚁相同什么都能吃,像蚂蚁相同什么都吃得少。少食健康,这现已被很多实例所证明。干祖望作为中医大师,当然更了解这一点。他自言:绝对不暴饮暴食。龟欲,龟动作缓慢,几无愿望,或愿望很小。这是说像龟那样处事,凡事不争不闹,不意气行事,以退为务,以柔克刚,这也是龟之所以可以长命的原因地点。猴行,即像山公一般反响灵敏,举动轻捷,对外部环境做出速捷、有用的反响,坚持机体的灵活性。
干祖望终身不吸烟,55岁的时分开端戒酒。72岁时生了一场霉菌性肺炎,自那之后,每年冬天进补30克高丽参,这个量可谓微乎其微。90岁今后,饮少数鹿茸酒。此外,绝对不吃什么补品、保健品。
在为人处事方面,和蔼、遇事和顺是干祖望的一大特色。
应该说,和顺是一门学识,看透了,才干把握好。和顺就是为人和蔼,不顶牛,宽恕大度,把全部事物看得很淡,乃至把他人的误解、误解都可以淡然处之,会控制情绪。当然,也不是三缄其口,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看清或看透事物本质,了解或许把握最佳解决方案。这好像也应该算是摄生的“法宝”之一。从中医视点讲,七情伤内,“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忧则气聚,”情志过激,能引起脏腑气机逆乱而发生种种病变。干祖望提出用“恕”字来养神,“恕”字上面是一个“如”字,下面是一个“心”字,加起来应该是“如心所愿”。经常宽恕他人的过错,不较真、不比较,才不会诉苦,烦恼天然少,就会到达“恕”的意义:“如心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