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血压用药五大类 儿童用药 别入五大“歧途”

点击:0时间:2025-02-11 16:31:49

方健

近来,央视一则“因药致聋女孩的无声倾诉”公益片的播出,引发全社会对儿童用药安全的广泛重视。

“我的国际很安静,没有一点点声响。妈妈说,我一岁时就会叫父母了。我特别爱笑,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妈妈说,3年前,我发高烧,用药不妥后,我的听力越来越弱。我知道声响都在我身边,我很尽力听,不过就是听不到。有时分我会大发脾气,摔东西。妈妈,不是我不乖,仅仅想对你说话,但着急说不出来,是我把妈妈气哭了,但妈妈却跟我说对不住。”

这是视频中女孩的字幕旁白。视频中的5岁女孩叫做浠诺,3年前因用药不妥致聋,而她却笑着安慰妈妈:“妈妈不哭,妈妈笑”,明理得令人心碎。

宣扬片中说,由于用药不妥,我国每年约有30000名儿童,堕入无声的国际。那么,儿童终究应该怎么安全用药?下面这些误区您或许听说过,那么在给宝宝用药的过程中,对照自己的做法,看看您真的避开这些“雷区”了吗?

过错一:抗生素用法不妥

1.“拒之千里”型:

跟着乱用抗生素的危害被我们所知,也有不少家长对抗生素发生惧怕心思。医师给宝宝开了抗生素,有些家长会忧虑,怕抗生素毒性会损害宝宝。有些细心的家长,经过阅览抗生素的说明书,发现药物或许导致厌恶、吐逆、肝危害或肾毒性,乃至提示“儿童慎用”,这往往也使得家长很纠结。有些家长乃至自作主张,忧虑宝宝用药不安全,爽性将抗生素药物丢掉不用了。

正确知道:

其实,这种知道是将抗生素过度“妖魔化”了。固然,有一些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对儿童毒性较大,说明书也规则儿童禁用,家长应该让宝宝远离它们。但有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克林霉素、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他美酯,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前提下,是能够用于婴幼儿乃至新生儿的。假如儿科医师依据宝宝的症状、化验查看等确诊以为细菌感染清晰,家长们不用惧怕运用抗生素。

2.“见好就收”型:

许多家长在给宝宝运用抗生素的时分自行减量,或许“见好就收”:宝宝病况有了好转当即减量或许停药,以为这样能够削减药物对宝宝的毒副作用,一起也节省资源,剩余的抗生素能够备用。

正确知道:

抗生素运用必定要足量,不然达不到作用。假如有了一点作用就减量或停药的话,不光治不好病,即使现已好转的病况也或许由于剩余细菌作祟而反弹。一起,抗生素运用时间上要掌握一个准则,就是足阶段。比方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需求在症状消失后再服用3~4天稳固。假如过早减量或停药,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或许。

3.“重拳出击”型:

有些家长不回绝抗生素,一旦宝宝有发烧、咳嗽了,就给宝宝用抗生素。也有些家长粗枝大叶,不细心依据宝宝年纪体征给药,导致宝宝过量服用抗生素。更有些家长则以为抗生素剂量越大作用越好,在给宝宝用药时自行加大剂量,“重拳出击”。

正确知道:

抗生素运用有必要要有严厉的适应症,专业说法就是: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运用抗生素,怎么确诊呢,需求专业的儿科医师依据相关辅佐查看归纳判别,因而家长自行运用抗生素是过错的。须知,一般的上呼吸感染,约90%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假如医师确诊为细菌感染,也要在医师指导下运用,千万不行过量,由于宝宝的器官发育不老练,对药物的代谢解毒功用尚不完善,过大剂量或许会带来肝脏或乃至毒性。

过错二:为所欲为减量服药

大部分家长都以为成人用药与小儿用药仅仅剂量的不同。不少家长为便利起见,给孩子服用过大人吃剩的药物看病,或许到药店买成人药让孩子掰开服用。有些家长在自己伤风后,把自己的伤风药还分一点给孩子吃,防备伤风。能够说,大部分家长都以为小孩是小了一号的大人,形成了“大人与小儿用药仅仅量巨细不同”的概念。

正确知道:

不是一切成人药都能够减量给孩子服用的,小孩不是大人的缩小版。由于儿童的肝、肾的解毒和分泌功用以及血脑屏障的功用均不老练,对许多药物的代谢、分泌和耐受性差,有些成人药物是婴幼儿禁用的。

比方常用的抗过敏药和抗晕厥药盐酸异丙嗪,3个月以下小儿禁用;左氧氟沙星不宜用于小儿;金刚烷胺及含金刚烷胺的制剂,在1岁以下禁用;尼美舒利各种制剂禁用于儿童。中成药也是如此,如藿香正气水,因含酒精,故小儿禁用;仁丹因含朱砂,婴幼儿及儿童忌服。因而家长在给孩子服用成人药物之前必定要细心阅览说明书,最好咨询医师或药师,以保证用药安全。

过错三:中药西药蜂拥而上

许多家长喜爱中西结合,宝宝伤风发烧了,也来个中成药和西药联合运用。可是,家长没有留意,这儿边或许有叠加成分。比方一起运用维C银翘片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由于两种药物都含有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而对乙酰氨基酚过量运用可导致肝脏损害。即使是不同西药,相同有成分叠加或许。如复方锌布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都含有“氯苯那敏”成分,宝宝服用了会有冷静嗜睡等不良反响。

正确知道:

现在常用的各种中成药尤其是复方制剂往往含有西药成分,不同中成药之间有或许成分叠加,因而中药合用、中西药结合运用都要稳重。运用多种药物时,要细心阅览说明书,了解其间成分,最好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运用,防止由于药品成分叠加给宝宝带来损害。出于儿童用药安全的考虑,美国全面取消了用于2岁以下儿童的非处方复方伤风药。因而这儿也特别提示家长,尽量防止给2岁以下宝宝运用复方伤风药。

过错四:用药时急于求成

出于对小孩的关爱,家长往往看见小孩一患病就用药,不管是伤风、咳嗽仍是拉肚子,一概来点抗生素。小孩有点发烧,当即用上退烧药;小孩肚子痛,当即来点止痛药。

正确知道:

小孩患病了,有时需求缓一缓再用药,不是最快就最好,要看具体情况,最主要的是清晰确诊。比方抗生素,之前现已剖析过,没有清晰确诊为细菌感染时,归于乱用药物。退烧药现在一般以为,体温(腋下)38.5°C以下,宝宝精神状态好,没有必要用药,高热才考虑用退烧药以防止高热惊厥。肚子痛时当即止痛,有时反而掩盖了病况,影响正确确诊。有时患病能够不用药,比方一般病毒性伤风。假如没有其它并发症,完全能够自愈。

过错五:用药准则倒置

按世卫安排引荐的用药准则,应该“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打针,可肌肉打针不静脉输液”。但家长有时会倒置“用药准则”,如孩子得了湿疹,会找些中药给孩子服用;孩子伤风、支气管炎不挑选口服药物,必定要求医师输液,以为“吊水”好得快。

正确知道:

外用、口服、打针、静脉输液是给药的四种常见方法,不管从安全性、快捷性来说,都是外用>口服>打针>静脉输液,而作用上未必外用就比口服差,口服就比静脉给药差。严厉来说,静脉输液是个“小手术”,是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法,或许引起许多的不良反响:轻者引发皮疹、头晕等过敏反响,严重者可导致心脏疾病发生等风险。

总归,婴幼儿的各器官功用发育不老练,对药物具有特别的反响性和敏感性。因而,家长应当心防止走入这五大“歧途”。家庭用药的安全性需求社会的重视,当然更需求家长当心呵护。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