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水肿医案 水肿固执,病在三脏三焦
赵倩
有些人最怕说到积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肾积水等,无论是全身的仍是部分的,都是水肿。大部分吃利尿药的人发现,用上就好,吃久了不光没有作用,并且口干舌燥、疲乏瘫软、腹胀、心慌、阵发性心悸、抽筋等。面临顽固性水肿,该怎么医治?下面,请吉林省第一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教授教师吴晓霞,跟我们聊聊不行忽视的顽固性水肿。
水肿乱服利尿药会诱发后遗症
日常日子中,许多朋友都出現过面部浮肿,许多人觉得这不是什么大病,可也要注意了,脸上浮肿可能是肾病的先兆。大部分浮肿是由肾脏或心脏疾病所引起的,不过,有时候肝病的腹水、蛋白质缺乏引起的养分失调或更年期妨碍的激素反常等,也会形成浮肿。一般健康人在早晨醒后也能够呈现极轻度的浮肿,但起床活动后会在20分钟内消失。如果在清晨醒后,头面部有显着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或伴有全身浮肿,还可伴有胸闷、心慌、气短等心脏病症状,则是患有肾病或心脏病。
水肿发病的原因较多,一旦发现水肿不能乱服利尿药。有些患者,因双脚肿胀,自行服用某种利尿药,因水分过度排出,脱水严峻导致休克,乃至需求紧迫抢救,这类患者,医师确诊为内分泌性水肿,而非肾源性水肿。医治水肿有必要对症下药,自行服药会诱发严峻的后遗症,口干舌燥、疲乏瘫软、腹胀、心慌、阵发性心悸等。且长时间服用利尿药会发作耐药性,用上药就好,停药就复发,反重复复。
长时间水肿会发作多脏器病变
许多人都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发肿,其实水肿发病的部位和脏器病变相关。《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人体水液的作业,有赖于气的推进,才能使脾气、肺气、心气、肾气正常作业作业。若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水湿浸渍、疮毒浸淫、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导致脾、肺、肾三脏腑及三焦功用失调,会使膀胱气化晦气,体内积液,引发水肿。因外邪、疮毒、湿热所造成的的水肿,病位多在肺脾;因内伤所造成的的水肿,病位多在脾肾。
一般水肿的发病并非因单一脏器,因为肺、脾、肾三脏是彼此联络,彼此影响的。比方由肺脾疾病而引发的水肿,得久了必会伤及肾,导致肾虚而使水肿加剧;肾虚会上逆到肺,则肺气不降,失掉宣降通调的功用,而加剧水肿。三脏彼此联络,随病况的加剧会从单一脏器病变转变为多脏器病变。
阴阳水肿对证分型而治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对水肿的病因病机就有论述。后期不断完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设有关于水肿的专篇,为分型论治建立标准,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辨证地运用了发汗、利小便的两大治法。以此法为准则细分阴阳而治,阳水首要治以发汗、利小便、宜肺健脾;阴水则首要治以温阳益气、健脾、益肾、补心,兼利小便,酌情化淤,总以扶正助气化为治。
阳水
1.风水相搏证:眼睑浮肿,全身水肿。治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2.湿毒浸淫证: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亮光,尿少色赤,身发疮痍。治以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3.水湿浸渍:全身水肿,下肢显着,按压没过手指,小便少。治法以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4.湿热壅盛:遍体浮肿,皮肤绷紧亮光,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分利湿热而治。
阴水
1.脾阳虚衰:腰部以下更为严峻,按完洼陷不易康复。治法以健脾温阳利水。
2.肾阳陵夷证:水肿重复消长,面浮身肿,腰下更肿,按之洼陷不起并有肾阳虚症状。治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3.淤水互结证:水肿长时间不用,四肢或全身浮肿,活血祛淤,化气行水治之。
古方治肿不反弹,解表利水消肿
因为水肿的发作是扑朔迷离的,在医治上往往不是只固定一法,而是多法合用。例如越脾汤发汗一起兼有利水,防己黄芪汤在利小便一起兼有发汗,附子汤在温肾阳利水时兼健脾利水等。一般水肿在发病过程中往往真假互现,在医治上攻补兼施,合方运用。此外运用脐疗法开窍利尿,饮食药膳配以千金鲤鱼方更能事半功倍。
前不久有一位患者,连续胸闷憋气4年余,双下肢水肿20余天。望闻问切诊后总结其症状为:胸闷憋气,双下肢水肿,舌胖暗,苔白稍腻,脉弦滑。后确诊为:脾肾阳虚型水肿。用白术、茯苓、桂枝、泽泻等中药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经医治诸症根本消失,又服7剂稳固,随访半年未复发。
(摘自《新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