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古籍 《中医古籍分类表》的研发及使用

点击:0时间:2022-12-03 00:25:16

刘培生+张伟娜+李鸿涛+佟琳+程英+张华敏

摘要:在以往调研作业的根底上,对中医古籍分类办法进行研讨,编制了新的《中医古籍分类表》。文章介绍了其适用规模、类目设置和分类系统结构,论说了其编制准则、辅导思想,清晰了类目次序、类目称号设置办法及类目调整情况。新的《中医古籍分类表》已在多家藏书单位进行推广运用,为中医职业供给了便利、有用、共同的中医古籍分类办法,促进了中医古籍分类检索系统的标准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中医古籍分类表》;中医古籍;分类表;研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2-0052-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TCM ancient books, and compiled the new Zhong Yi Gu Ji Fen Lei Biao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work. It introduced the applicable scope, category setting and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expounded the compilation principle and guiding ideology, and identified the category sequence, the name of the category setting method and the adjustment of category. The new Zhong Yi Gu Ji Fen Lei Biao has been applied in several collection units, which provide a convenient, practical and unifi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TCM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lassification retrieval system of TCM ancient books.

Key words: Zhong Yi Gu Ji Fen Lei Biao; TCM ancient books; classification scheme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长期以来,中医职业界古籍文献分类办法多样,类目冗杂,没有共同的分类标准,这不只使中医古籍文献在图书馆内办理和图书馆间沟通上消耗过多的时刻和精力,也不便于读者查找和运用[1]。经过对古今各种中医古籍文献分类办法的全面整理与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讨所于2014年1月研发了新的《中医古籍分类表》,经过多个课题的实践与完善,现在已在中医职业多家藏书单位推广运用。

1 编制《中医古籍分类表》

1.1 适用规模

《中医古籍分类表》适用于各类型藏书单位对中医线装古籍的分类,可将其作为传统四库分类表及其他古籍分类表中子部医家类下的详细分类表运用。其间,中医线装古籍的规模可包含建国今后影印出书的线装以及其他古典装帧办法的中医古籍。

1.2 类目设置

《中医古籍分类表》主表设有22个一级类目(类编、医经、医理、确诊、伤寒金匮、温病、方书、临证泛论、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伤科、眼科、耳鼻喉口齿科、医案、本草、针灸、按摩按摩、其他外治、摄生、归纳),68个二级类目和38个三级类目,并设置类目编码、类目注释。

本分类表还编制了附表,即《中医古籍分类表》与《我国中医古籍总目》[2]分类表、《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矩》[3]分类表、《我国图书馆分类法》[4]的分类映射表,处理了较为常见的古籍文献分类办法因存在差异而导致的分类困难和沟通困难。

1.3 系统结构

根据中医古籍文献内容特色,除了类编外,《中医古籍分类表》分为6部:

1.3.1 医经医理部 包含医经、医理2类,首要是对《黄帝内经》《难经》的各种研讨和根底理论研讨。

1.3.2 诊法部 包含确诊1类,首要是对《脉经》、历代脉学、脉诊、其他诊法的研讨。

1.3.3 药治部 包含伤寒金匮、温病、方书、临证泛论、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伤科、眼科、耳鼻喉口齿科、医案、本草13类,首要是运用内服中药医治疾病的办法。

1.3.4 外治部 包含针灸、按摩按摩、其他外治3类,首要是经过体表影响医治疾病的办法。

1.3.5 摄生部 包含摄生1类,首要是按照治未病理论,经过饮食、气功、广嗣、祝由等办法看病防病的办法。

1.3.6 归纳部 包含归纳1类,除中医归纳性作品外,以用人文科学的理论办法编撰的中医作品为主,如列传、目录、史料、笔记、丛书、合刻合抄等类型作品。

2 研发办法

2.1 編制准则

2.1.1 完整性 本分类表触及我国古代传统医学研讨的一切领域,一起对一些交叉学科,尤其是已经成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容,如道家的内功修炼、炼丹等,也将其归入分类表。

2.1.2 客观性 本分类表尊重我国古代传统医学作品的编著特色,客观反映中医古籍文献的实践情况。如:中医温病学说尽管早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就已有论说,但一向没有构成独立的学科,直到明末及清中期温病学才老练起来,本分类表将“温病”独自列为一类,录入明清温病类专著。

2.1.3 科学性 本分类表在类目设置、类目序列方面着重中医科学的内涵逻辑性,充分反映中医科学研讨在理论办法上的特色。如:诊法是衔接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前言,所以将其定坐落临床部分之首;温病源于伤寒,且同属外感病,故将其提至伤寒金匮之后。

2.1.4 助记忆 本分类表中的属类类名,皆以通用、标准为准则;类目联系处理标准与社会盛行标准共同;类目注释,即入类的首要标准、辅佐标准,皆以简捷、易记、易辨认作为挑选标准。

2.2 辅导理论

本分类表首要是以中医的“理法方药”理论为辅导树立的,除了归纳部,其他五大部及其分类与“理、法、方、药”别离对应。

2.2.1 理 以《黄帝内经》研讨及其他根本理论研讨为首要内容。对应医经医理部。

2.2.2 法 是指整体的医治大法,由4个部分构成。一是以《脉经》为首的脉诊,及其他诊法构成的确诊法;二是以伤寒金匮为首,包含方书、临证、医案、本草(属药)的药治法;三是以《针灸甲乙经》为首,包含太乙神针、按摩按摩、其他外治的外治法;四是由食疗、气功、内丹、广嗣、祝由等构成的摄生法。对应诊法部、药治部、外治部、摄生部。

2.2.3 方、药 方是指大法下详细的施行理论与办法。如确诊法作为大法,以脉诊为主,还包含腹诊、色诊、望诊等其他诊法,这些不同的诊法又都包含着各自的理论办法与技巧,这些详细的办法与技巧就是方;药治法下的伤寒金匮至医案,每类有不同的辨证、治法治则、组方用药等详细的理论办法技巧;外治法除针灸、按摩之外还包含许多其他外治办法,这些详细办法与技巧都属方(由于外治法多是经过体表部位进行医治,所以“理法方药”在此又可称为“理法方穴”);摄生法中也有不同的方药,如食疗方就是根据个人详细情况开出的具有保健医治效果的食物处方。本草是用以医治的详细药物,属药的领域。

2.2.4 其他 归纳部首要是以人文科学的理论办法编撰的中医作品,如源于史部的列传类、目录类及其他类型史籍的理论办法,构成了中医人物列传、中医的文献目录;源于子部杂家类中的杂说等,构成中医的医话医论与医学笔记类的作品;丛编、汇刻、合刻也是其他各学科所共有的文献编纂办法。所以归纳部的首要功能不是研讨怎么防病看病,而是作为一个宏扬中医、宣扬中医、促进中医与其他学科进行沟通的窗口。

2.3 类目次序设置办法

首要是按照中医“理、法、方、药”理论的逻辑思维次序而设置,一起按照国内同行的分类习气,将类编置于首位,将归纳置于最终。

2.4 类目称号设置办法

以《我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矩》分类表所用称号为主。关于易引起歧义的类名,用愈加清晰的名词来替代。如:道家的炼丹格外丹与内丹,外丹系指丹药之丹,内丹属道家内功修炼之丹,为防止歧义,将原有摄生之属的类名“炼丹”,更换为“内丹”。

2.5 类目调整

将《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矩》分类表中医理之属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类目,拆分为“医理之属/中医与古代哲学、医理之属/中医与其他科学”2个类目。由于原有“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同属1个类目,分书极不便利,且1个属哲学, 1个属自然科学,放在同一条目中也不合适。别的,用“阴阳五行”作类名,其概念领域略小,不如用其上属的学科古代哲学作类名。

《我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中“医案医话医论”类目下设:医案、医话医论、笔记杂录。现只保存“医案”作为一级类目,将其置于临证各科类目之后。将医话医论并入笔记杂录,作为归纳之属的下位类,由于本类书籍以论说医家个人学术见地、临证心得、读书心得等内容为主,《四库全书总目概要》曰:“谈论而兼叙述者谓之杂说。”

祝由,在《我国中医古籍总目》分类表中属临证各科/祝由科,其分类根据是元代分医学13科,其间就有祝由科;在《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矩》分类表中将其附归于按摩按摩之属。现将其归入摄生之属。由于古代“祝由”的概念很广,包含禁法、咒法、祝法、符法,以及暗示疗法、心思疗法、催眠疗法、音乐疗法等。

广嗣,一般多附于妇科,现将其归入摄生之属。由于古代广嗣的研讨宗旨是怎么有后,并且是身心健康,可以耀祖光宗、承继家业的子孙;研讨内容首要是生育原理、孕期调摄保养、胎教等,与现代的优生学挨近,其实质是将人类的摄生内容向前推进到人类的出世之前。

3 运用

《中医古籍分类表》为各类型图书馆中医古籍资源的书目分类供给了有力支撑,也为中医古籍数据库的结构规划与渠道建立供给了有用參考。2015年,本单位构建构成了网络版全国中医古籍书目数据库(http://www.zygjzm.com),并将《中医古籍分类表》运用其间,对《我国中医古籍总目》中的 13 455条书目数据进行了从头分类,确立了新的中医古籍书目结构系统。2016年,本分类表及分类映射表被录入到国内首部中医药图书馆学专著——《中医药图书馆学》中,并先后在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推广运用。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以为本分类表便利了该馆中医药文献资源的编目作业,为该馆作业人员及读者供给了科学、标准、便利、有用的中医药古籍文献资源办理与运用的辅导。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中医古籍数据建造与中医古籍编目作业傍边也参鉴了本分类表,反应杰出。

4 结语

本分类表具有助记忆强和客观性强的特色,无论是中医专业人员,还对错中医专业人员,均能便利、精确地将需求著录的中医古籍归到相应的类目。不只为中医职业供给了便利、有用、共同的中医古籍分类办法,并且关于促进中医古籍分类检索系统的标准化和标准化,进步中医古籍文献资源的办理和运用水平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伟娜,佟琳,刘培生,等.中医古籍文献分类办法整理与剖析[J].世界中医中药杂志,2015,37(8):680-682.

[2] 薛清录.我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书社,2007:9-11.

[3] 国家古籍维护中心.中华古籍总目编目规矩[M].北京:国家古籍维护中心,2009:35-37.

[4] 国家图书馆《我国图书馆分类法》修改委员会.我国图书馆分类法[M]. 5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书社,2010:379-446.

(收稿日期:2016-12-13)

(修回日期:2017-01-09;修改:魏民)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