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居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初探

点击:0时间:2025-08-09 17:04:29

李小平 沈洋 张川骎 蔡吉梅

摘要:跟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展开,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医药传统文明的维护和传承面对严峻应战。特别关于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资源,若不及时抢救维护,将接近消亡。数字化建造不只完成古籍医药文献的开发与使用,也完成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医药文献信息的资源整合,使名贵的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资源得以传承与展开。文章收拾古籍文献数字化的展开进程,阐析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的重要含义,提出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50.76;G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3-0039-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y medicine in southwest China is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especially for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f timely rescue protection were not installed, the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would be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Digitization construction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but also realize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med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which can make the precious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be heritaged and developed. This article combe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proposed the overall thoughts for digi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medical litera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Key words: southwest China; ethnic minorities; ancient works; medical literature; digitization

西南是我国少量民族聚居最多的区域,世居少量民族有30多个。在长时间的前史展开和生产活动中,西南少量民族沉积出独具一格、多姿多彩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医药等文明遗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能协会项目(2014ZXYJ3);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类硕士科研制动资金项目(FS-2016-11);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讨项目(2017qn37)

榜首作者:李小平,教授,研讨方向为信息检索、医药信息办理及医学社会学。E-mail: lixiaoping65@163.com

产,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西南少量民族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构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厚、卷帙浩繁、具有民族特征的医药文献。这些医药文献记载着各少量民族的医药理论和看病经历,其间古籍医药文献传承着富含地域特征的医药文明。但近年来西南少量民族区域在快速展开的一起,人们把目光聚集于现代医学展开范畴,而作为文明遗产的古籍医药文献却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界,这给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医药传统文明的维护和传承带来严峻应战。若不及时抢救维护,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资源将接近消亡。

1 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展开进程

1.1 起步阶段

古籍文献数字化最早开端于20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PJ Ivanhoe使用电子计算机展开数字化建造编制而成的《朱熹大学章句索引》《戴震原善索引》等数据库。20世纪80年代今后,跟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展开,台湾、香港和大陆区域连续展开了我国古籍医药文献资源数字化建造这一作业,是依托计算机技能对古籍医药文献加以收拾和开发。但因为其时的计算机技能相对落后,无法完成较高水平的数字化建造。这一阶段,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仍限制在以树立可供检索的数据库为首要目的[1]。直到20世纪80年代,文献数字化仅仅具有了理论展开的雏形,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的实践使用没有得到充沛推行,无法满意用户的需求,这便促进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向前推动,遭到行业内人士的更多重视和研讨。

1.2 缓慢展开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因为互聯网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的立异与进步,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借此关键得到展开,数字化建造的办法改善与技能交融变得多元而高效。在此时期,国内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的首要研讨方向在于文字转化、全文检索、汉字字符集、元数据建造等[2]。一起,此阶段的古籍数字化建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南区域开端发动关于民族医药文献的抢救、维护与研制,并获得了必定成效。经过对各类医药文献的开始开掘,整合了适当一部分医药文献资源,填补了西南区域医药史上的许多空白,为其时展开民族医药文明和西南医药产业化建造供给了具有极高价值的信息资源。但因为技能手段、传达办法等要素的限制,并没有使西南医药文献资源得以全面的开发与使用、传达与推行,未能充沛发挥西南少量民族医药文献的巨大价值。

1.3 快速展开阶段

进入21世纪后,古籍资源数字化建造进程逐步加速,遭到各方重视。2007年,国务院在公布的《少量民族作业“十一五”规划》中,将“少量民族传统医药展开工程”列入重点工程,并清晰指出,“加大少量民族医药治疗办法、学术经历和技能特长的维护抢救力度,抢救、维护、收拾、研讨和开掘少量民族传统医药文献资料,树立我国少量民族传统医药名录及其数据库”[3]。从此,西南少量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得以重视和展开。

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随之发动,相关组织结合学科优势病种、专家经历和特征疗法对古籍医药文献加以搜集收拾,经过数字化渠道建造古籍医药文献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造完成了对中医古籍文献常识的提取、转化和同享效劳,也为医药文献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供给学习含义[4]。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大展开大昌盛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加强文明典籍收拾和出书作业,推动文明典籍资源数字化”[5]。这些方针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民族医药文献收拾、数字化和数据库建造实践和理论研讨。到现在,据相关计算,我国大陆区域有180多家单位(含隶归于某组织的个人)从事古籍文献数字化作业,构成各类古籍文献数据库已近500个,估计“十三五”方案完成后古籍文献数字化规划将到达30亿字[6],特别是针对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的数字化建造,现已获得本质开展,许多大型的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据库仍在不断完善,数字化建造的技能和办法也在不断研讨和晋级。

2 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的重要含义

西南区域具有丰厚的民族医药资源以及悠长的前史文明,其医药文献中所包含的医药文明资源尤为名贵,这也为西南少量民族医药文献的开发与使用奠定了良好根底。古籍医药文献归于不行再生的文明资源,具有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的两层特点。因而,对古籍医药文献抢救维护最好的办法就是经过现代技能手段进行数字化处理、扫描、文字识別、转化或录入构成数字信息资源,树立古籍医药文献数据库[7]。西南区域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维护抢救了接近消亡的古籍医药文献,整合了少量民族医药文明资源,使名贵的医药文献资源得以传承,更好地完成了古籍医药文献的开发与使用。

2.1 整合医药文献资源,维护西南文明遗产

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记载了我国西南少量民族在不同前史时期的医疗技能、中草药收集、编造办法等理论,汇集了几千年来西南区域少量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历及学术成果[8]。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经过对古籍文献全面系统的收拾,完成对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最大程度地抢救和维护。

2.2 处理藏用对立,完成藏用双效合一

西南区域少量民族现存的古籍医药文献一般由图书馆收藏保存,图书馆不只承当维护作业,还具有古籍医药文献开发和使用的功能。古籍医药文献因为历时已久,极易损耗。所以古籍医药文献一向面对着收藏与使用的对立[9]。而中医药教育是一门传承性很强的经历教育,失掉前人的医药理论与实践经历,教育不免沦为无本之木。因而经过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将古籍医药文献转化为数字信息再进行资源传达,既能够确保民族医药文献原貌的开发与使用,一起还能够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有用地处理了古籍医药文献收藏的维护和使用之间的对立,完成藏用双效合一。

2.3 完成资源同享,助力教育科研常识效劳

建造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据库,使古籍医药文献中的常识价值经过数字通讯技能进行网络传输,完成同一本古籍医药文献跨馆际、跨地域的阅览和下载,完成资源高效同享。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可认为教育科研人员供给有针对性地常识效劳,教育科研人员可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高效获取所需信息资源[10];为临床、科研、教育供给强壮助力。

3 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整体思路

安身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的现状,紧密结合需求结构,从根底、技能、人才、办理等4个层面统筹规划数字化建造整体思路。

3.1 安身需求结构,分层次开发古籍医药文献资源

因为对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现状缺少一致认识,对古籍医药文献的信息需求缺少深化调研,所以已展开的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项目存在重复建造,导致资源糟蹋,而亟待需求的数字化建造的项目却未能立项。因而,展开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要统筹规划、深化调研,安身西南区域的地域特征和少量民族的风俗习惯,精确把握古籍医药文献的需求结构和相关用户的信息行为特征,分层次进行开发。例如能够划分为急需抢救性维护的善本古籍、面向群众的经典古籍、面向“产学研”供给常识效劳的医药古籍等,运用不同的数字化技能和系统进行数字化开发建造[11]。

3.2 寻求技能打破,进步数字化功率和立异水平

数字化建造的中心力气来自于信息技能支撑。在大数据布景下,信息技能不只仅一项强壮的信息化东西,更是为现代社会带来巨大便当的立异工程。关于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这一杂乱工程,应从数字化流程视角,寻求各阶段技能打破,侧重研讨数字化收集、存储技能,数字化恢复与再现技能,可视化与传达技能,民族文字处理技能、少量民族医药文献潜在语义开掘、大数据技能等[12],构成一系列科学、合理、有用的少量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关键技能系统。

3.3 充分人力资源,完善专业人才队伍建造

现在,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项目大都归于科研人员或组织的单一行为,而相关作业人员并不具有古籍专业布景和常识结构,缺少有用的人力资源的投入和支撑。因而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需求培育一支复合型专业人才,自动开掘符合需求的高本质人才,引进具有古典文献学与计算机学科双学位的人才,一起重视后期训练及继续教育,或以定向办法与计算机范畴、数字出书商联合培育,凭借学科穿插,构成优势互补。在人力资源建造中,为打造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精品团队,清晰查核点评规范,引进竞赛激励机制,不断进步人力资源的专业本质和实践才能。

3.4 全面统筹规划,实施规范化办理

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仅凭数字化建造单位的本身条件和技才能气难以完成,为了确保数字化建造的长时间性、连续性和科学性,需求政府支撑、方针答应、社会参加、资金投入、人才支撑、技能交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而,需求进行多方面的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寻求政府支撑,凭借社会各方力气[13],彼此和谐与催促,拟定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一致规范规范,完成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规范化、科学化办理和建造。

4 小结

跟着大数据年代的到来,古籍医药文献数字化建造成为传承和展开古籍医药文明的重要办法。现在我国西南区域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献的数字化建造已获得本质开展,但还不能满意息用户的需求和古籍抢救维护、开发使用的需求。因而,全面调研医药信息用户的需求结构,充沛调动各方优势资源,从根底、技能、人才、办理4个层面构成四维一体化格式,完成资源整合,使名贵的西南少量民族古籍医药文明得以开发、传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金荣.古籍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8):144-146.

[2] 姚俊元.关于拟定古籍数字化规范的考虑[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2):50-52.

[3]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少量民族作业“十一五”规划的告诉[EB/OL].[2016-09-18].http://www.gov.cn/zwgk/2007-03/ 08/content_545955.htm.

[4] 朱宗晓,王江晴,田微,等.少量民族古籍的数字化传达[J].图书馆建造,2013(3):23-26,29.

[5] 保利娟,李永强,刘虹.云南少量民族医药文献数字化现状及考虑[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62-64.

[6]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总修改顾青谈“抱负的古籍数据库”——《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图年会行[EB/OL].[2016-12-01].http://www. cnpubg. com/digital/2016/1107/31465.shtml.

[7] 包平和.關于我国少量民族古籍资源数字化建造讨论[J].图书馆建造,2003(4):25-26.

[8] 高建辉,李全华,余正祥,等.彝文古籍保存现状及其数字化维护中面对的难题研讨[J].图书馆研讨,2016,46(1):19-22.

[9] 张强,江南,吴永贵.云南民族医药古籍数字化收拾讨论[J].我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5.

[10] 刘汉强.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应加强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建造[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7):72-74.

[11] 葛怀东.论古籍数字化规范系统建造[J].图书馆学刊,2013,35(1):47-49.

[12] 崔蒙,杨寅.关于中医药科学数据建造的考虑[J].我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4):1-3.

[13] 程新.中医药古籍数字化若干准则考虑[J].我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1):6-11.

(收稿日期:2017-03-02)

(修回日期:2017-04-24;修改:魏民)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