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松肩 “两要三松”练太极
钟竹意
太极拳承继了中国传统摄生之道,又以现代科学为根据,从健身、看病和抗衰老方面起到了摄生保健作用。遭到人们的喜欢。欲进步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在习练中应留意“两要三松”:要做到动作标准,要遵从呼吸畅利的准则 ;松腰坐胯,松肩坠肘,松肢体。
1. 要做到动作标准。即指运动姿态要契合标准,每个招式,都要遵从动作要求。只需姿态和动作的标准,才有利于“意启航随”;有利于肢体扩展,更灵敏地表现出太极拳规矩、疏松、圆润和轻灵等特色,有利于“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和“精力内守”,然后到达只需意动而不觉形动的虚灵境地,使训练进入更高层次。做到由内发于外,且能由外敛于内,奇妙地进行内交际修,到达心身合一。要到达动作标准,首先要身体天然放松,一起精力也放松,“神疏”方能“体静”。
2. 要遵从呼吸畅利的准则。太极拳运动选用腹式呼吸办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但初练者不要刻意追求这些,只需选用通畅的天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顺呼吸也是到达腹式逆呼吸的必经之路,腹式逆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然后对自主神经系统调理内脏机能发生愈加杰出的影响。但初练者不能因此而盲目选用这种呼吸办法,不然不只会捉襟见肘,影响操练,乃至或许呈现憋气等现象。实际上,只需跟着动作的娴熟,腹式顺呼吸的逐步和谐,到达腹式逆呼吸仅仅水到渠成的工作。太极拳道理取法天然,不行违反。所以初练者必须遵从呼吸要畅利的准则,切忌急于求成。
在习练太极拳进程中,放松是关键环节,没有充沛放松就练不成真实的太极拳。练太极进程中放松要学会“三松”。
1. 松腰坐胯。松胯则裆圆,下肢工作灵敏,进退不呆滞,腰松则腰转自若。松胯不是姿势低,架高相同松,相同工作灵敏;架低胯不松,则工作不灵。假如腰不松,在操练进程中动作和呼吸就难以得到很好合作,不能做到气沉丹田、虚拧顶劲,使得动作生硬、不流通。
2. 松肩坠肘。肩松则上肢灵敏反响快,气血易达指尖,然后改进微循环,到达健身意图。掀肘必提肩,操练中留意肘关节天然下坠,使动作运转自若。太极拳名家陈鑫先生云:此处(肩)一开,则全臂膀之来往伸屈,如风吹柳树,天机动乱,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此肱之纽带,灵动所关,不行不知。
3. 松肢体。留意上下肢体的三节改变。做到坐胯松肩之后,在动作运转进程中,还要留意上下肢体的三节改变。上肢运转次序:先出手,次出肘,再出肩;收回时先收肩,次收肘,最终收手。下肢运转次序:先出脚,次出膝,再出胯;收回时先松胯,再收起膝,最终收脚。
别的,要留意思维入静。心静才干体松,体松也才便于心静。练拳前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从准备式开端,就要摒弃悉数杂念,将思维悉数会集到所练的套路上,镇定、冷静,聚精会神,静心操练。
太极拳摄生保健成效是“练身、练气、练意”归纳训练的成果,能把握太极拳真理,自身就是一个较为长时间的进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表现了练拳的不行间断性。
(修改 林 妙)endpri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