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备与慈禧之死谈痢疾
韩绍安
听说刘备与慈禧太后都是死于痢疾的。痢疾古来就是一种严峻而又多发的流行症。我国最早的医书《索问》对痢疾已有描绘。国外在公元前4至5世纪对痢疾也已记载,并指出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痢疾包含两种,即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和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简称虫痢)。二者病原体不同,但症状类似,简单混杂,直至1897年之前,人们还把它们视为一种病。假如问刘备与慈禧终究患的是哪一种痢疾,恐怕难以切当答复。可是今日现已很简单把两者区别开来。
菌痢在我国比虫痢多见。菌痢起病急,症状较重,腹泻次数较多,下坠感显着,为脓血性便,重时无正常粪便,全身中毒症状亦较重。
虫痢多发生在热带地区,我国南边各省较为多见。它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腹泻次数较少,下坠感亦较轻,大便为暗红色血性便,全身中毒症状亦较轻。二者首要依托病原学查看来辨别。
菌痢与虫痢的传染源是急、缓慢患者和带菌(虫)者。因为一再腹泻,不断向外排菌(虫),所以为害甚大。但缓慢患者、不典型的轻型患者和带菌者,因为症状不显着,常不为自己和周围人群所留意,所以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痢疾的传达途径首要是经过患者或带菌(虫)者的粪便污染环境或患者自己的手指,继而经过食物、水和苍蝇进行传达,使周围的健康人群被感染。所以传达的公式被简化为;患者粪便——手指——食物或zk
健康人群;或患者粪便——苍蝇——食物或水一健康人群。
有人不由会问:刘备与慈禧这样的统治者,不会吃腐烂蜕变的食物,也不会喝生水,宫殿内更不致于苍蝇处处乱飞;那他们的痢疾又是怎样来的呢?从现代的医学知识去剖析和估测,他们很可能是经过一条不惹人留意的“御用通道”传染上的。据有关材料标明,一般情况下每百人中均匀就有4~5人带有痢疾杆菌,估量古时候人群痢疾杆菌的带菌率会更高。在那些御用伙食人员中,不免没有缓慢痢疾或带菌者。当他们小心谨慎地为帝后烹制、呈送美味佳肴时,很可能把自己手上感染的痢疾杆菌也一起贡献上去了。
今日与刘备甚至西太后的年代大不相同了。已有多种效果很高的治痢药物,痢疾患者只需及早、认真地医疗,一般是不会有性命之忧的。
防痢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堵截传达途径。具体措施是“三管一灭”——管饮食,管水、管粪便和消除苍蝇:并完全做到四不吃——不吃生水、不吃不干净瓜果,不吃糜烂蜕变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饭剩菜。一起做到饭前或吃其他食物前必洗净手,尤其要教育孩子做到这一点。据查询,凡能做到吃食物前完全洗净手者,感染痢疾的可能性可下降50%以上!
对排菌的急、缓慢患者,要进行有用的阻隔,患者的食具、茶具要单用、另放,餐后用开水煮沸20分钟消毒,吐泻物用消毒剂处理。有人专门做过查询,菌荆患者寓居的房间,门把手、床铺,被褥、桌椅和患者的手,痢疾杆菌的检出率高达23~72%。为此,患者的家族和探视者都不能在病室内处处乱按和与患者握手。
幼托组织、饮食食物行业以及团体食堂的伙食人员和自来水厂工作人员,有必要定时做粪便培育,一旦发现有缓慢痢疾或带菌者,要当即调离工作岗位。这是防痢的一项非常重要措施,也是咱们今日从刘备与西太后之死中,应当记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