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胡吃海喝血糖升?节后“补救”指南请收好,助您调节血糖
国庆长假,一场身心的狂欢。盛宴连轴、熬夜刷视频、旅途奔波…… 原本的规律生活被轻易打破,您的血糖,或许也因此受到影响。
尤其对于血糖本身就偏高的朋友,节后及时监测血糖至关重要!如果监测发现血糖偏高,怎么办?汇集了儒、释、道、医四大养生流派精华的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静神,从饮食、运动、起居三个维度构建调理体系,助力您节后血糖管理:
一、饮食篇:通络调糖,健脾运津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食物在脾的运化作用下转化为精微物质,再将其布散至心、肺、头、目乃至全身。这个过程涉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而其中也有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蛋白酶等物质参与糖脂代谢过程。
中医络病理论指出,脾失健运,津液代谢失常会产生“痰湿”,痰湿堆积在络脉里,让血流通不畅,最终造成淤血阻络,出现脏腑、四肢、胃肠、心脑血管等功能受损的症状表现。因此,中医络病理论提出了“从脾论治”消渴症(2型糖尿病)的新观点。
由此可知,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血糖高人群,要想把血糖管理好,提升脾的运化功能、通脾络、运脾津都是重要步骤。
节日里肥甘厚味(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的过度摄入,易损伤脾脏,耗伤阴津。节后饮食补救策略不妨这么做:
1、回归“清淡饮食”:立即恢复三餐定时定量,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主食选择上,增加燕麦、荞麦、糙米等粗杂粮的比例,它们升糖指数低,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
2、善用“药食同源”之品:多吃山药、山楂等药食同源的健脾食材。可用山药、薏苡仁、芡实煮粥,健脾祛湿,帮助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3、智慧选择,健脾运津:血糖高的朋友口渴时尽量不要喝果汁等糖分较高的饮料,除了喝白开水、茶,可以适当饮用具有调节血糖功能的植物饮料。在今年入围第七届iSEE全球食品创新奖的津力旺饮料,就是不错的选择。
津力旺饮料是一款经蓝帽认证的保健食品,它不含糖且能调节血糖。产品组方以通络养生八字经为指导,以“健脾运津、益气养阴”为原则,精选山楂、山药、乌梅等六味天然中草药成分,按照中医药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让药材各司其职,发挥作用,最终达到调节血糖的目的。
二、运动篇:适当运动,提升代谢
假期很多人宅在家中,秉承“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的休息模式。长时间静止不动,会使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降低,餐后血糖更容易升高。假期过后,应尽快恢复运动,并做到以下几点:
1、从和缓开始:“动形”理论指出“劳勿过极”,节后不宜立即进行高强度运动。建议从散步、慢跑、太极拳、中华通络操等和缓运动开始,关键在于“坚持”而非“强度”。每日坚持30-40分钟,微微汗出为佳,有助于恢复身体代谢节奏。
2、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样更容易坚持,且不伤身。
3、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进行3~7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2~3次抗阻运动,以及2~3次柔韧性训练。
4、注意运动安全:血糖≥16.7mmol/L 或<3.9mmol/L时禁止运动,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
三、起居篇:静心安神,规律起居
血糖水平与睡眠同样息息相关。节假日期间,很多人因为旅途奔波、娱乐聚会等造成睡眠规律打乱。缺乏睡眠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保障充足的睡眠以及提高睡眠质量对于血糖的调节非常重要。节后调整作息,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重建“子午觉”节奏:力争在晚上11点(子时)前入睡。中午11点至下午1点(午时)可小憩15-30分钟,闭目养神,能有效恢复下午的精力。
2、保证充足睡眠: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3、睡前避免思虑:“静神”理论强调,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关键在于让躁动不安的“神”静下来。睡前思虑过多,容易扰乱心神,造成失眠、梦多等睡眠问题。
假期过后,在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静神)的智慧指导下,通过积极的自我管理,我们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节后补救,助力血糖自然回归平稳。如果血糖仍然很高或者波动较大,建议尽快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良好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