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点击:0时间:2025-05-10 00:04:06

孙铁节

[摘要] 意图 评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作用。 办法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讨目标,随机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各12例。调查组选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对照组选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医治。比较两组不一起刻的眼压、功用性滤泡构成率及并发症发作率。 成果 两组医治后3 d、1周、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调查组医治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调查组的功用性滤泡构成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 定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1(a)-0021-0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疾病,医治不及时可导致神经危害、视力下降乃至失明[1-2]。临床上常选用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传统的小梁切除术虽然能敏捷下降眼压,但一起也会构成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发作。近年来,本院选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作用明显。

1 材料与办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讨目标,均为单眼发病,将当选患者随机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各12例。其间调查组男8例,女4例;均匀年纪为(51.86±7.46)岁;发病眼:右眼6例,左眼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缓慢闭角型青光眼2例;均匀眼压(17.11±4.22) mm Hg。对照组中男7例,女5例;均匀年纪(52.56±7.71)岁;发病眼:右眼 6例,左眼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缓慢闭角型青光眼3例;均匀眼压(17.20±4.11) mm Hg。两组的年纪、性别、发病眼及眼压等一般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办法

对照组选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前给予外表及球后滋润麻醉,以穹隆部为底做结膜瓣,再以角膜缘为底做巩膜瓣,厚度约为巩膜厚度的1/2,将小梁安排予以切除,做虹膜周边切除,切除规模大于小梁切断,然后缝合巩膜瓣,球结膜下打针地塞米松1.0 mg。调查组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选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给予前房穿刺及巩膜瓣处设置可调理缝线等医治。具体内容为:麻醉后前房穿刺,留意绕开角膜缘血管,以穹隆为底做结膜瓣,以角膜缘为底做巩膜瓣,用100 ml生理盐水重复冲刷,放出适量房水以保持眼压在正惯例模内,切除小梁安排及部分虹膜,缝合巩膜瓣4针,其间包含1根调理缝线,依据丈量眼压成果调理缝线松紧,适宜后结膜囊点典必舒眼膏。两组均随访1年。

1.3 调查目标

一切患者均随访1年,别离测定两组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眼压,一起依照Kronfeld分型(Ⅰ型和Ⅱ型为功用性滤泡,Ⅲ型和Ⅳ型为非功用性滤泡)记载两组的功用性滤泡构成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剖析,计量材料以x±s表明,选用t查验,计数材料选用χ2查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含义。

2 成果

2.1 两组医治后不一起刻眼压的比较

两组医治后3 d、1周、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调查组医治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表1)。

2.2 两组功用性滤泡构成率的比较

依照Kronfeld分型,Ⅰ型和Ⅱ型为功用性滤泡,Ⅲ型和Ⅳ型为非功用性滤泡。调查组的功用性滤泡构成率为83.33%(10/12),对照组的功用性滤泡构成率为58.33%(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作率的比较

调查组有1例呈现浅前房,并发症发作率为8.33%,对照组有3例呈现并发症,包含1例浅前房,2例低眼压,并发症发作率为25%,两组的并发症发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

3 评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疾病,患者常因继续高眼压导致视神经不可逆性危害后呈现视力缺失。传统小梁切除术是一种经典的医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自1968年面世以来,凭仗其可以明显下降眼压、进步有用滤过等长处成为临床上医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惯例术式[3]。研讨显现,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简单导致滤过功用损失、浅前房及低眼压等并发症发作。据报道,由传统小梁切除术所导致的并发症发作率高达50%~70%[4-5]。复合小梁切除术是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改进构成,不只具有传统手术的长处,一起又下降了并发症发作率。本研讨成果显现,两组医治后3 d、1周、1个月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含义(P>0.05);调查组医治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调查组的功用性滤泡构成率为83.33%,对照组的功用性滤泡构成率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长处在于放置可撤除巩膜瓣缝线,经过缝线来调理眼压,术后也可择机撤除缝线[6-7]。在手术过程中,可调理缝线可以将两边巩膜瓣暂时闭合,进而调控术后前期房水外流,使前房敏捷康复,减少了相应并发症的发作[8-12]。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作用明显,可以进步功用性滤泡构成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东兴,陈涛.复合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调查[J].我国医学工程,2013,21(11):101,104.

[2] 马力,何明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前期滤过泡形状与24 h眼压的相关性[J].我国现代医师,2013,51(36):30-32.

[3] 施妍霞,李秋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青光眼的效果调查[J].我国有用村庄医师杂志,2013,20(22):57-58.

[4] 覃汉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调查[J].我国临床新医学,2013,6(7):691-693.

[5] 彭小凡,杨志浩,胡军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中的医治领会[J].江西医药,2013,48(12):1257-1258.

[6] 汪德海,范峰,曾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调查[J].临床医学,2013,33(11):30-31.

[7] 黄燕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青光眼的临床效果[J].今世医学,2013,19(21):82-83.

[8] 胡翠霞.改进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调查[J].眼科新进展,2013,33(11):1070-1072.

[9] 郭继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青光眼的效果调查[J].吉林医学,2013,34(27):5555.

[10] 樊江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医治青光眼的临床剖析[J].我国今世医药,2013,20(29):195-196.

[11] 陈松.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瘢痕构成药物研讨近况[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5):193.

[12] 杨春林.两种小梁切除术医治青光眼的效果比较[J].今世医学,2014,20(11):103.

(收稿日期:2014-09-17 本文修改:祁海文)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