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冬病夏治艾灸 冬病夏治,三伏艾灸作用好

点击:0时间:2025-07-06 01:37:48

杨果平

三伏灸与三伏贴相同,是人们最为了解的“冬病夏治”之法。其遵从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础理论,依据天人相应、内病外治等办法,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伏天,经过艾草焚烧的温热力气对人体穴道进行影响滋补,将虚、寒等类型的疾病消除在萌发状况,以到达“治未病”的效果。

事半功倍三伏灸

说到灸,就必须先说艾。

灸即艾灸,是点着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艾饼,熏烤人体的穴道以到达保健看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指的是艾草、艾叶,是常用中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成效。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孟子·离娄篇》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是说关于大病、沉痾,要用3年以上的陈艾来进行艾灸医治才有好的效果。古人着重“艾以陈久者良”,故针灸所用的艾条、艾炷、艾饼等,多是以陈艾为主要原料。

三伏灸是传统的中医疗法。三伏的详细日期是由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结合来决议的。庚,在天干中摆放第七,在与五行调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气候中逐日消减,因而古人以庚日来计“伏”。我国传统的计算办法规则,夏至今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和中伏的开端日期,立秋今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三伏地利段长短不完全相同,假如中伏在立秋后完毕,就是30天;假如中伏在立秋前完毕,就是40天(中伏20天)。本年的三伏继续40地利刻。初伏起于7月17日,末伏止于8月25日,在这期间是艾灸医治阴寒类疾病的最佳时期。

三伏地利,人体内阳气最旺盛,此刻施行艾灸,经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影响,将艾火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纯阳之气与三伏天的天阳之气一起进入穴道经络,经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能更好地发挥温通经络、散寒祛邪的效果,完成标本兼治,且有事半功倍之效。

习惯疾病规模广

三伏灸因为能够浸透穴道深层发挥成效,对顽固性、病程较长的疾病医治效果显著,适用症也比较广泛。

(1)呼吸系统疾病:习惯规模——肺气缺乏证,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缓慢支气管炎、重复呼吸道感染等。

(2)消化系统疾病:适用规模——脾胃虚寒证,如缓慢胃炎、缓慢肠炎、消化不良等。

(3)缓慢痛苦疾病:适用规模——筋骨病证,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四肢怕冷等。

(4)妇科疾病:习惯规模——冲任虚损证,如痛经、宫寒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等。

(5)男科疾病:习惯规模——肾阳虚衰证,如男性不育、阳痿、早泄、缓慢前列腺炎、缓慢前列腺增生等。

一般艾灸视病况需求,每周1~2次,共需3~4周。留意艾灸之后需求恰当饮水,防止伤津。

>>相关链接

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疗法中针对冬季简单发作的阴寒、虚寒类疾病而创造的一种特别医治办法,触及的内容许多,如艾灸、针刺、药物贴敷、药物打针、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间于三伏天施行的穴道贴敷疗法,即“三伏贴”,因其操作简洁、效果清晰而广受推重。

但其在实践使用中存在必定的局限性,例如灵敏肌肤者、对膏药过敏者、穴道皮肤有破损者,或许从前接受过三伏贴而发作皮肤过敏、破溃者都不适合再次使用此疗法;此外,现在这种办法以针对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在医治病种上有必定约束。

三伏灸则适用于针灸范畴的大多数疾病,尤其是辨证归于“寒证”者更佳,依据疾病不同,挑选不同的穴道进行艾灸医治。与穴道贴敷比较,三伏灸热力“深透”,习惯症广,且没有显着的副效果,是许多缓慢病患者的最佳挑选。

>>相关链接

冬病夏治穴道疗法举例

◎血海穴

取穴: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呈现一个洼陷的当地,在洼陷的上方有一块拱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成效:补虚养血。

办法1:按摩法

座位,双手拇指置于同侧的血海穴上,做环状按揉5~10分钟,以酸胀为度(最好在早上9~11点之间进行,此刻脾经经气运转最旺盛),亦可左右替换进行,每天1次。痛经者按摩此穴可活血化淤、止痛,宜在月经将至前3~5天开端到月经完毕后中止,每次按揉至穴道部分发热为度,接连3个周期。

因为此穴可化血为气、运化脾血、补血养血,关于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的肝血虚症者,合作足三里按揉,长时刻坚持效果显著。

皮肤瘙痒等皮肤病患者需求合作曲池、隔俞等穴按摩,调度营血、止痒。

办法2:艾灸法

每天1次在血海穴上温文灸15~20分钟,以皮肤感到温热但不烫为度。此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行气、调经止痛的效果。

月经不调等妇科病患者常常用此法可温经活血、调经止痛,艾灸时刻可恰当延伸。

膝关节痛苦者艾灸此穴可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促进部分气血运转,平常留意膝部保温暖防止劳累。

妇人产后可常常艾灸本穴,具有补虚养血的效果。

◎中极穴

取穴:中极穴道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成效:清利湿热。

办法1:按摩法

取座位或许平卧位,一手食、中二指指腹置于穴道处,用力向下顺时针按揉5~10分钟,使部分有酸胀感,每天1次。如此可助气化、调胞宫、利湿热。遗尿者按揉此穴可助气化、利湿热,合作按揉三阴交、气海、肾俞可进步效果。

研讨标明,中极穴对产后及术后尿潴留具有很好改进效果。阴痒者按揉此穴道时应逆时针按揉,清利湿热、止痒。

遗精者需进行真假辨证,虚症者需合作艾灸、药物等补肾助阳,实证者可合作太冲疏肝解郁。

操作时以耐受为度,按揉时只需部分有酸胀感即可,不宜用力过重防止损害皮肤。

办法2:艾灸法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心用针刺数孔,放在穴道上,上面再放约莲子巨细的艾柱施灸,灸5~7壮,每周2~3次。附子具有补肾助阳、回阳救逆的效果,用此法可补肾助阳、温经通脉,医治男人阳痿、不育和女子不孕等命门火衰的病征。年老者恰当用此法艾灸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办法3:穴道贴敷法

穴道贴敷法是将研末后的中药粉用水、醋、姜汁或其他液体调成糊状,取适量药物放在敷贴上,然后贴在穴道上的办法。医治痛经用肉桂、乳香、没药、延胡索各20克,研细用醋调成软膏,每次取药膏如拇指大贴中极穴,于经前一周开端贴敷,每日1次,每次约4~6小时,月经中止后完毕医治,2个月经周期为1个阶段。

医治术后尿潴留,将五苓散用姜汁调成糊状贴在中极穴上,连贴5天,每次贴8小时,可通阳利尿。

相关资讯
最新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