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美食 名人吃喝那些事儿
王志坚
谭延闿是位当之无愧的“吃棍”,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由于特别考究吃,身体胖得似肥猪,行军需四人才干抬得动他。即便行军交兵,轿子后边也备有两副膳食担子,其间半担是南雄花菇,还有好几担酒菜挑子都陪侍听候叮咛。李六如在长篇小说《六十年的变迁》中对谭延闿的嗜吃作过精彩的描绘,说谭延闿即便于战火纷飞的年月,两名专做海味和湖南菜的厨师,犹如左丞右相不离身边。有一次他在广东南雄吃了败仗,回到餐桌旁,要海参鱼翅消火,恰巧其时没有,厨师只好将一盆“清蒸鸭掌炖南菇”端上来。香菇是南雄的特產,还合他的口味,大嚼一顿,消了些火气。
清末民初的官府菜中,以南北两大“谭家菜”为俊彦。“北谭”指谭宗浚家的私家菜,“南谭”就是谭延闿的私家菜。其间又以祖庵鱼翅、祖庵麻辣子鸡、祖庵汤泡肚、祖庵剁椒蒸鱼头、祖庵牛蹄筋、祖庵白菜心、祖庵红煨熊掌、祖庵透汁鹿筋、祖庵鸡汁鱼唇、“畏公豆腐”等最负盛名,菜名因谭延闿字祖庵、号无畏而来。
谭延闿当官有一套,对吃喝的研讨也还有一套,特别通晓。谭家菜在选料、烹制方面都是十分考究的,可以说是一种豪华型的文人菜。例如,“神仙鱼”做法较特别,先用砂锅炖土鸡汤,然后在鸡汤上悬挂一条鲫鱼,用锡纸把砂锅和鲫鱼密封好,用文火炖三至四小时,让鸡汤的蒸汽把鱼肉悉数蒸熟,而且一点点掉入鸡汤中,直到鲫鱼变成了一副空骨架,这样的鱼羹无刺,进口即化,滋味反常鲜美。惋惜,现在简直没有人会做这道菜。
“祖庵豆腐”则选用长沙白沙街一个不大的豆腐作坊的产品,这个小作坊主姓刘,夫妻两人不外卖,专供第宅。黄豆用湖南攸县“六月爆”、“十粒五双”,巨细共同,水用长沙沙井水,以湘潭石膏点卤,看上去不过是一方普普通通的豆腐罢了,可是食之娇嫩,味美无比。
谭厨做工极端繁复精密,开支甚大。人家炒一个麻辣鸡只用一只鸡、半斤辣椒,而谭厨则要用子鸡3只(只用鸡脯肉)、辣椒10斤(专选尖红者)。难怪谭延闿去世后,谭府“以曹厨膳食太贵,无力留之,次年遣之还湘”。
谭厨精巧的烹调技能,立异共同的食谱使其时好多人以能品尝到谭家的菜为荣。湖南许多地主遭到了当地农人的清算,纷繁跑到谭延闿那里,边大吃大喝,边造谣诽谤,一时谭家成了地主阶级的大本营。“四一二”惨案后,汪精卫也住进谭家,不只品尝了许多甘旨湘菜,一起也喝了许多地主的迷魂汤,于是就显出了他的反革命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