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倒经 中医谈“倒经”
李敬敏
有些青春少女,每到月经来潮前后或正值行为时,便发作鼻腔出血或吐血现象。因为这种鼻出血或吐血是伴随着月经周期而规则性呈现的,又常使月经量削减或停经,似乎是月经倒逆上行而引起,所以人们称为“倒经”或“逆经”。时刻长了,会引起少女月经周期紊乱或贫血症。
中医学以为:倒经首要因为血热气逆,经血不从冲脉下行反而上溢所造成的。而血之所以热,气之所以逆,又与肝经郁热、肺肾阴虚等要素有关。例如,平耐性情急躁,爱生闷气的,可致肝气郁结,气机不顺,怒火内盛,素常体弱阴虚,又加忧虑不解,思虑过度的,可致心火亢盛;平常过食椒姜辛辣之品的,也可导致郁热内积,热伤其血。当月经来潮前后或已行的时分,内热迫使经血上逆,就会发作倒经。
中医中药医治倒经症有显着的效果,可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准则施方。当鼻出血或吐血较多时,燃眉之急是止血,可采用(一冷敷止血:即让患者座位,头后仰,将冷水毛巾敷于前额。并用洁净棉花渗透冷水,敷于鼻梁骨上,上齐双目,下齐:鼻尖。(二)压榨止血:即用手指别离压榨两边迎香穴(鼻翅旁开一分凹陷处),一起将大蒜捣烂成泥,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处)。(三)药物止血:可用鲜茅根六十克,鲜藕两节(洗净),一齐捣烂取汁,加黄酒少量,每日一剂,分三至四次服用。也可将韭菜切碎,加盐、水少量,共捣取汁,迟早各服一次,每次10毫升。
倒经症止血后,素常常以调经来到达治本的意图。应按“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准则,分型论治。
一、患者吐血、衄血量多色红。素常心烦易怒,两胁肿痛,口苦咽干,尿黄便结,月经可见提前者,宜用清肝引经汤来疏肝清热,降逆止血。清肝引经汤的药物为:当归12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黄芩10克,桅子10克,川楝子15克、茜草12克、白茅根30克、牛膝10克、甘草6克。
二、患者吐血、衄血,量少色黯红。素常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脉细数者,宜用顺经汤来滋阴清水,引血下行。顺经汤的药物为:当归12克,丹皮12克,熟地、沙参、白芍、茯苓、荆芥炭、牛膝各15克。
患有倒经症的女青年,平常要注意日子规则,心情愉快,在月经期间要防止剧烈运动和精力影响,忌服椒姜辛热之品,再加辨症施治,倒经症是必定可以治好的。